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驼队贸易是内陆干旱地区特殊商业环境下形成的一种行商性质的贸易方式,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该种贸易的组织和运行以更大范围的物资流动为基础,以局部地区内部农牧族群之间的物资交换需要为动力。河西走廊西部地区驼队贸易的组织方式和活动特征既是该地区人民为满足物资交换需要而结合区域特征进行探索的结果,又是历史时期该地区多族群文化长期相互交融的产物。驼队在河西走廊西部的游牧区和农耕区之间的活动过程不仅是进行货物的贸易和运输的过程,同时也是在各族群间进行频繁的经验、技术、文化和人际关系的交流交换的过程。因此,驼队贸易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更是一种包含着文化互动、关系交融、经验共享、利害共生的整体交换式的交互行为。马鬃山及其周边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天然交通环境和特殊的族群分布格局,成为河西走廊西段驼队贸易的显要之区。民国时期马鬃山及其周边地区的驼队贸易处于区域间传统农牧商品的交换向西北地区农牧产品交换面向世界贸易体系进行的转换过程中,该种贸易反映出该区域在面向世界体系发展过程中的族群交往状态及该区域与更大区域之间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