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的质量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社会民主程度。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行,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但仍与现代民主制度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更对农村经济发展构成了制约。社会资本是镶嵌在一定的社会网络结构内的资源,表现在意识形态上,它是一种认同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背后积淀下来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信仰、信任和行为范式等;表现在行动上,它是一种可获得收益的资源,是行为个体间通过互动来获取稀缺资源的一种资本。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解释社会的新型理论,能够为村民参与政治提供一种新的解释范式,其理论的发展及其功能的释放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农村社会转型期的信任、规范和关系网络的转变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特殊理论价值。新型的社会资本能够促进村民自治的发展。本文以山东省东营市某乡为调研地,通过数据分析和个案研究,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出发,将村委会选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资本展示在人们面前,并揭示出社会资本的诸多因素对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参与程度的影响。简单地说,本文的主旨在于:以社会转型为背景,从当前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程度入手,指出目前农村社会中“社会资本”问题的凸显,并分析“社会资本”在村委会选举中得以运作的原因。同时指出,影响的产生并非是偶然的、瞬时的,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延续性。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论,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有关社会资本的研究综述,并详尽介绍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第二章,测量农村社会资本。首先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各位学者对社会资本的定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实际,给社会资本下了一个定义,以明确其内涵。进而将社会资本量化为个8个维度,并设计了具体的测量指标。然后通过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抽取出了社会资本的六个公因子:社区认同感因子、社区信任因子、社区交往因子、社区互助因子、社区规范因子和信任村干部因子。第三章,测量村委会选举参与程度。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抽取出了村委会选举参与程度的四个公因子:表达因子、竞选因子、预选因子和罢选因子。第四章,通过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得出了社会资本六个因子与村委会选举参与程度四个因子间的四个线性回归模型,这四个模型反映出了社会资本各因子对村委会选举参与程度的影响作用和影响程度,进而分析这些影响是何以发生,如何运作的。第五章,在完成相关研究后,本文进一步思考:农村社会资本对村委会选举参与程度的这种影响的走向是加强还是减弱?我们该如何引导新型社会资本的建设?第六章,简要地对本研究作了小结,概述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