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模型及其标准体系——基于“5X1”系统模型的探索性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mo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涵括序论、五章和尾论,分三大部分。 序论为本文的第一大部分。该部分简要阐释了本文的研究主题和研究目的,界定和论析了“服务型政府”及“服务型政府标准体系”的基本涵义和研究现状,构建并阐释了本文的理论分析工具即“服务型政府的‘5×1’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本文的研究视角、主要方法、论文框架和可能的创新。 第一章阐析了政府环境超系统和目标与价值系统。 第二章探析了政府技术系统。 第三章研究了政府结构系统。 第四章探究了政府社会心理系统。 第五章考究了政府管理系统。 尾论为本文的第三大部分。该部分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前文的论析,提炼并阐析了研究服务型政府标准体系的规律性认识。认为,服务型政府标准的研究与设计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六个结合”,即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全面性与可测性相结合、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价值理念与体系设计相结合。尝试性地、创新性地构建了“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的标准体系”。这一标准体系由价值与职能标准、技术标准、结构标准、社会心理标准、管理标准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和若干三级指标构成。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进一步研究服务型政府标准体系的基本方向。认为,服务型政府标准的分层性研究、服务型政府标准的可测性研究、服务型政府标准的实验性研究以及以服务型政府标准体系为标杆的全面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研究四个题域应是后续研究的基本方向。 本文的创新性研究或日可能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理念创新。即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本位、民主、法治、科学发展为理念,统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研究工作。(2)方法创新。即尝试性地以体现系统思维的“5×1”分析模型为理论框架,秉持系统论与行政生态学相结合的研究视角、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开展研究活动,具有一定的政府理论研究方法探索价值。(3)理论性创新。即尝试性地构建了“服务型政府的‘5×1’系统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探索、构建了“中国服务型政府标准体系”,对于拓展和深化服务型政府研究从而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服务型政府价值选择、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方法优化、电子政府建设、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公共服务事权财权责任配置、政府层级结构调整、建设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协调治理的社会管理模式、公务员激励制度改革、公务员行为调控制度改革、行政文化革新、宪政结构与党政结构整合、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改革、决策体制改革、执行体制改革、监督体制改革、行政问责制度改革、绩效管理制度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方面,提出并阐发了具有一定创意的理论见解和观点。(4)应用性创新。“中国服务型政府标准体系”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可以为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提供“标杆”和“指挥棒”,从而可以在质量和速度两个维度上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进而对于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此外,论文还简要探讨了相应标准的实现路径,对服务型政府价值选择、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方法优化、电子政府建设、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公共服务事权财权责任配置、政府层级结构调整、建设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协调治理的社会管理模式、公务员激励制度改革、公务员行为调控制度改革、行政文化革新、宪政结构与党政结构整合、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改革、决策体制改革、执行体制改革、监督体制改革、行政问责制度改革、绩效管理制度改革等重大实践问题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坚持严密管控 防止疫情输出rn把严防输出作为首要政治责任rn迅速落实环汉环鄂封控.1 月 23 日凌晨 2时起,武汉交警率先配合对飞机、火车、轮渡、公交、地铁停运,13时完成环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