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有经济的重要支柱,贡献巨大,但是影响其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融资,融资不仅能保障一个企业的正常经营运作,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融资难下应谨慎考虑融资行为。民营企业融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资本结构。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的视角分析企业,认为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面临市场环境、外部压力、企业状况和企业风险变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特征势必会影响企业调整经营决策,而融资行为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会随着企业不同资金需求和融资环境及时进行调整,不同的融资行为会对企业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目前国内外学者关注上市公司生命周期与融资行为的关系,融资行为与经营绩效关系的方面较多,从生命周期角度研究融资行为与经营绩效关系的较少。将生命周期与融资行为相结合,研究生命周期视角下民营企业融资行为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探究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民营企业制定相符合的融资战略,构建合理的资本结构,提高公司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融资行为和经营绩效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回顾梳理国内外学者研究状况,总结生命周期对融资行为的影响、融资行为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再对生命周期、融资行为和经营绩效相关概念进行解释说明并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其次,对民营企业整体发展经营状况、区域和行业分布状况以及融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目前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代理成本理论、融资优序理论和生命周期等相关理论以及学者的研究结论对本文提出研究假设。然后,以2013-2017年度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用Dickinson现金流法将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分组对模型进行多元回归验证假设。最后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民营企业提出关于优化融资结构的建议,并提出本文存在的不足及以后研究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融资行为在不同生命周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内源融资行为在成长期对民营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正相关关系,其余两个时期无显著关系;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行为在成长期对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比债权融资更大,其余生命周期阶段债权融资对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大。民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调整企业融资行为,注重内源融资的积累和运用并抓住债券市场发展的契机,合理利用企业资源促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