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表面仿生超疏水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生超疏水表面在自清洁材料、腐蚀防护及微流体运输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多基于硅片、玻璃等基体进行研究,金属超疏水表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制备方法也较为复杂,不能大面积制备。因此,本论文分别采用位错刻蚀法、喷砂法、喷砂-阳极氧化法和喷砂-表面氧化法等简便、可大面积制备的方法,在铝、铝合金、钢、铜等金属基体上制备了超疏水表面,研究并分析了所制备材料的微观形貌、疏水性能、耐海水腐蚀性能和抗霜冻性能。 结果显示,位错刻蚀法中,盐酸溶液、Beck试剂刻蚀铝和钢表面后,铝表面形成了长方体状的凸台和凹坑构成的深浅相间的微纳米结构,钢表面形成了凸起和凹槽相间的结构。经氟硅烷修饰后,这些金属与水的接触角均大于150°,滚动角小于10°。采用喷砂法,在铝合金、钢和铜表面构造凹凸起伏的结构,经氟硅烷修饰后也获得了超疏水表面。且随着砂丸目数的增大,接触角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利用喷砂-阳极氧化法,本论文在铝合金表面构筑了微米级凹坑与纳米级蜂窝状孔洞相结合的二级结构。以疏水性能为评价标准,本论文确定了这种方法的最佳喷砂目数、电解液配方以及阳极氧化方案。应用这种方案制备的超疏水表面由15μm左右的凹坑与150nm左右的孔洞构成,氟化后接触角可达158°,滚动角低至1.5°,相应的耐海水腐蚀性能比空白试样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此外,本论文采用喷砂-表面氧化法,在铜表面获得了微米级凹坑与纳米花膜结合的二级结构,与水的接触角可达到161°,滚动角低至1°。相应的形貌显示,在氧化反应初期生长的纳米片随机取向,而在生长后期,纳米片逐渐转变成垂直于表面取向,最终形成花状,密布于整个表面。 分析认为,材料表面的微纳米二级结构和低表面能物质的修饰对疏水性能的形成至关重要,这些二级结构中存在大量空隙,可捕获空气形成空气垫,托起水滴,并且三相接触线与固体表面的接触变得极不连续而且高度扭曲,从而最终使得这种表面产生高的接触角和低的滚动角。 本论文最后通过结霜实验研究了所制备的超疏水表面的抗霜冻性能,结果表明超疏水表面的霜层出现较为缓慢,也较为稀疏,霜高明显低于普通金属表面。分析认为,这与在金属表面构建的超疏水表面的微观形貌和疏水性质是分不开的。
其他文献
在污水处理技术领域,TiO光催化水处理技术因具有效率高、能耗低、适用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和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而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有机污染物废水处理技术之一
目前,我国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状况严重。1998~2002年的《中国环境质量公报》显示,颗粒物是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据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2月统计,在全国监测统计的343个城
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与此同时全国江河除源头外,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绝大多数城市下游段沦为Ⅴ类或劣Ⅴ类水体,水危机已突现在面前。城市社会水循环系统处于健康状态才能发
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先贤为此发出过诸多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论断.在现实生活当中,知与行究竟孰难孰易,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都会做出不同的
期刊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越发严重,原有的工艺已无法满足对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时必须考虑碳源的高效利用和同时脱氮除磷,针对以上问题,张雁秋教授创新发明了缺氧/好氧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该工艺同样是厌氧进水,但其独特的大内回流比不仅实现了短程反硝化聚磷,更保证了较低的氮磷出水浓度,本论文设计并试验研究了其对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单因素的试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的技术核心是借助反应器内所产沼气的提升作用实现内循环,达到强化过程传质、提高基质转化效率的作用。废水基质浓度愈大、沼气产生量愈大、内循环作用愈强、
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是现代城市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据统计,90%以上的垃圾通过填埋进行处理处置。垃圾填埋的主要问题是渗滤液和填埋气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及占用大量土地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作为燃煤电站主流的烟气脱硫工艺,能够有效的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同时脱硫浆液的蒸发夹带使得脱硫净烟气中含有众多的可溶盐及石膏晶粒,使得湿法脱硫后细颗粒物浓度可能有所增加、物性发生变化,同时当下湿法脱硫超低排放改造工艺在实现高脱硫效率的同时,对WGFD过程中细颗粒物性及排放浓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对雾霾的“贡献”面临诸多争议,为研究湿法脱硫超低排放过程中细颗粒物的迁移转化特性,本文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