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层钢结构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有:钢框架结构、钢框架—支撑结构(包含中心支撑和偏心支撑)和筒体结构等形式。抗弯钢框架具有良好的延性,但抗侧刚度较弱,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心支撑框架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偏心支撑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兼有多道抗震防线,抗震性能良好。本文以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不同支撑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通过对一实际办公楼采用不同的支撑形式,进行理论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抗弯钢框架、中心支撑钢框架和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建立了抗弯钢框架(MRF)、人字形中心支撑框架(CBF1)、十字形中心支撑框架(CBF2)、八字形偏心支撑框架(EBF1)和D型偏心支撑框架(EBF2)结构模型并进行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五种形式框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层间位移角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满足规范的要求,满足“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抗弯钢框架的延性较好,但抗侧刚度较弱;中心支撑框架在大震作用下,大部分支撑形成塑性铰,并迅速达到极限状态,消耗地震能量的同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下降明显,使结构不宜继续使用,其中,十字形中心支撑结构底层与支撑相连的柱子达到极限承载能力状态;偏心支撑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耗能梁段发生剪切破坏,形成多道抗震防线。在高烈度地区高层钢框架采用D型偏心支撑形式,结构抗震性能良好。根据中心支撑和偏心支撑结构出现塑性铰的顺序,结构底部一至三层最先出现塑性铰,为结构薄弱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