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对比SHPT患者采用术后两种短期补钙方式所测得的血液生化指标及症状VAS评分的相关性,以及术后短期低钙血症及症状性低血钙的发生率的差异,再将两组患者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对静脉泵钙的依从性进行比较。评价哪种方式更加合理有效,从而指导临床更有效补钙。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甲状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补钙方式1、2分为A、B两组,每组各18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h、第1d、2d、3d血清中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水平,及术前、术后1d、2d、3d的骨痛、瘙痒症状、肌无力VAS评分,统计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分析两组术前、术后各时间点血液生化指标、各症状VAS评分的相关性。比较两组术后短期低钙血症发生率和症状性低血钙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静脉泵钙的依从性的差异。总结更有效的补钙方式。结果:(1)A、B两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磷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均低于B组,两组血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两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血钙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1)。术后短期A组发生低钙血症2例(11.1%),B组发生低钙血症9例(50%),A组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短期A组发生症状性低血钙0例(0%),B组发生症状性低钙血症3例(16.7%),两组症状性低血钙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2)A、B两组骨痛、瘙痒症状、肌无力VAS评分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骨痛、瘙痒症状、肌无力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瘙痒症状、肌无力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在术后1d骨痛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在术后第2d、3d骨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患者在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上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A组对静脉泵钙高依从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1.预防性补钙方式1在术后短期内更能有效预防低钙血症的发生,两种预防性补钙方式术后短期内症状性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均较低。2.两种预防性补钙方式术后短期骨痛、瘙痒症状、肌无力均有效改善,且预防性补钙方式1短期内骨痛改善效果更好。3.预防性补钙方式2在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上低于方式1,且在对静脉泵钙的依从性上也优于方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