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调查研究与鉴定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ylg_l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属一年生草本,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人类提供了植物蛋白和油脂。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国,种植历史悠久,但是病虫害的发生也相对严重,而且每年大豆病害给世界上各大豆种植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严重时可达到30%以上的产量损失。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大豆产区之一,在不同年度均有病害流行,因此本研究对东北地区大豆病害的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鉴定,旨在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大豆病害的可持续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东北春播大豆区病害调查及种类鉴定结果东北春大豆区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产区之一,因此本试验对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大豆病害进行采集和病原物鉴定。采集时间分别于大豆苗期、生长盛期和收获期,详细记录和拍摄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形态及显微图片,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鉴定手段对大豆病害病原种类进行鉴定。研究发现和鉴定到大豆病害21种,其病原物分别隶属于19属32种和33变种,以真菌病害为主,如分离到7种镰孢菌引起的大豆幼苗根腐病和5种炭疽菌引致的炭疽病等,细菌病害、线虫病害和病毒病害虽然种类少,但是危害比较严重;大豆苗期常见的病害有5种,生长盛期有11种,生长后期5种。2.东北地区大豆病害发生严重度调查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于2015年全生长季对东北三省13市、15个县/区的大豆田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常见20种病害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是大豆根腐病,三省平均的病情指数为49.81,发病率98%;其次是大豆胞囊线虫病,平均病情指数46.53,发病率82.67%;叶部病害以大豆霜霉病发生最为严重和普遍,平均病情指数33.01,发病率64%,其次褐纹病发病率在叶部病害中最高,达70%,但病情指数略低为18.61。大豆细菌性角斑病有演变成主要病害的潜在风险。个别病害如大豆灰斑病在黑龙江省发生仍较为严重。少数病害仅在单独省份地区发生。本研究明确了东北地区大豆病害种类、病原物类型并对大豆病害的发生严重度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为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可持续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正> (七)两种气体传感器电路 这里介绍的是CO2、CO测量仪,是分别采用气体热传导式和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制成的。 CO2传感器的结构简单。由两对铂线圈构成,封入标准空气,作温
采用热喷涂方法在灰铸铁基体沉积Cr7C3-(Ni,Cr)3(Al,Cr)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涂层的形貌及结构,涂层厚度约235μm,涂层主要相成分为Cr7C3相和N
目的对比分析CT扫描后肺窗、腹窗、脂肪窗在胃肠穿孔气腹征中的诊断价值,指导选择恰当的基础窗技术进行软读片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61例手术确诊的胃肠道穿孔患者的CT图
利用相敏检波原理设计一种弱信号检测调理电路。采用射随电路增强驱动能力,并将输入端与后续电路隔离;以PGA870为核心,用单片机编程作控制构成可编程增益放大电路;射随电路、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目的 通过调查掌握目前艾滋病和梅毒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 ,为政府部门制定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HIV用ELISA初筛 ,阳性送广东省疾控中心用蛋白印迹法 (WB)确认 ,梅
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公共文化建设的关注力度。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下,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