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属一年生草本,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人类提供了植物蛋白和油脂。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国,种植历史悠久,但是病虫害的发生也相对严重,而且每年大豆病害给世界上各大豆种植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严重时可达到30%以上的产量损失。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大豆产区之一,在不同年度均有病害流行,因此本研究对东北地区大豆病害的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鉴定,旨在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大豆病害的可持续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东北春播大豆区病害调查及种类鉴定结果东北春大豆区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产区之一,因此本试验对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大豆病害进行采集和病原物鉴定。采集时间分别于大豆苗期、生长盛期和收获期,详细记录和拍摄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形态及显微图片,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鉴定手段对大豆病害病原种类进行鉴定。研究发现和鉴定到大豆病害21种,其病原物分别隶属于19属32种和33变种,以真菌病害为主,如分离到7种镰孢菌引起的大豆幼苗根腐病和5种炭疽菌引致的炭疽病等,细菌病害、线虫病害和病毒病害虽然种类少,但是危害比较严重;大豆苗期常见的病害有5种,生长盛期有11种,生长后期5种。2.东北地区大豆病害发生严重度调查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于2015年全生长季对东北三省13市、15个县/区的大豆田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常见20种病害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是大豆根腐病,三省平均的病情指数为49.81,发病率98%;其次是大豆胞囊线虫病,平均病情指数46.53,发病率82.67%;叶部病害以大豆霜霉病发生最为严重和普遍,平均病情指数33.01,发病率64%,其次褐纹病发病率在叶部病害中最高,达70%,但病情指数略低为18.61。大豆细菌性角斑病有演变成主要病害的潜在风险。个别病害如大豆灰斑病在黑龙江省发生仍较为严重。少数病害仅在单独省份地区发生。本研究明确了东北地区大豆病害种类、病原物类型并对大豆病害的发生严重度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为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可持续治理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