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一线直行式”公交系统关键技术与效果仿真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len4hy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机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中心聚焦型”公交系统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越来越不适应。在此背景下,“一路一线直行式”公交系统理论应运而生。   与传统的“中心聚焦型”公交系统相比,“一路一线直行式”公交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公交线路的重复系数和非直线系数,提高公交线网的覆盖程度;而且乘客基于一次换乘可以选择多条路径,因而公交客流分布更加均衡;同时,由于各线路的独立性及公交专用道的使用,可以对该系统进行更为有效地调度与控制,保障公交车辆的高效运行。为了进一步探讨“一路一线直行式”公交系统,论文重点研究该系统下公交客流分配技术、信号控制与公交调度一体化技术,并运用城市公共交通仿真技术实现该系统的效果仿真。   “一路一线直行式”公交线网将服务区域分割成许多形状大小相似的网格,根据“一路一线直行式”公交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意向调查结果分析,各网格内公交乘客具有相似的出行路径选择策略。基于此,论文提出公交网络单元的概念及单元OD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出行策略理论,研究新系统下公交客流分配机理,研究表明每个单元内公交乘客的出行路径不超过两条,公交乘客一般会选择距离出发点较近的站点乘车,在距离目的地较近的站点下车,而且在整个出行过程中,步行过街次数对其路径选择有较大的影响。基于此,论文将单元划分为四个微元,并按照“逐次分配,累加求和”的思路计算各公交弧段的断面客流及各站点的上下客量,建立相应的公交客流分配计算模型。   “一路一线直行式”公交系统要求实现公交车辆停靠时间与交叉口红灯相位重合,保障公交高效运行。为此,论文将该系统下公交车辆的运行过程进行了分解和分析,分析认为当公交车辆在两个交叉口之间的运行时间等于信号周期一半的倍数时,可以实现“红波交通”,即在整条线路上实现公交车辆停靠时间与红灯相位重合的要求。为此,论文采用公交车辆的平均运行速度、路段长度以及站点上下客时间来表示相邻两个交叉口之间的运行时间,并建立了公交车辆运行时间、站点上下客时间与信号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基于此,根据续进式协调控制理论,建立了相位差与公交车速协同设计模型及公交调度模型。   对“一路一线直行式”公交系统进行定量化评价,以便确定该系统实施后的效果,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决策者提供依据。为此,论文以上述研究内容为基础,综合运用transcad和vissim两款仿真软件,以鹰潭市“一路一线直行式”公交系统为例,按照公交网络构建、公交客流分配和动态效果仿真三个步骤,实现该系统的效果仿真。
其他文献
在传染病史上,从01号天花传染病开始,到02号传染病霍乱、SARS、埃博拉病毒,到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生活在持续发展的同时还需要时刻准备与多种不同的传染病毒的发展、进化或是变异做斗争。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当面临着突然爆发的疫情时,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引入更能有效地帮助了医院在医学监测、物资管理和病人的监护治疗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为医护人员的及时救助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实现
随着网络服务的多元化,宽带需求量的不断提高,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是解决接入网技术速率瓶颈的最佳选择。WDM-PON利用波分复用技术,为每个用户单独分配独立的信号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对人们来说已不再陌生,在交通系统、楼宇、银行以及军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运动行人检测作为智能视频监控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
无线传感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的基本特性是:低功耗、自组织、异构互联,这些全新的形态传统的理论和模型难以描述,巨大的潜在应用使它成为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热点
随着收益管理方法在航空运输市场的应用,对散客的需求预测、定价、舱位控制等相关收益管理技术日趋成熟,但对团队旅客收益管理的相关研究却较少。团队旅客作为航空公司的主要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私家车保有量急速增长,高速公路的拥堵率和事故率日益增加。特别是入口匝道区域的事故率和拥堵率较高,是基本路段的数倍。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区域
近些年来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下,各类生产生活设施不断地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建设智能化小区已然成为小区建设者的主要目标。智能抄表系统的开发是建设智能化小区必不可少
“安全态势”一词最早出现在军事领域,用于描述复杂战场的状况。近年来,安全态势在网络及其它相关领域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而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研究还较少。研究交通安全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