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群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为实验材料,采用实验室养殖和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拟环纹豹蛛产卵间隔历期与产卵次数的关系,拟环纹豹蛛卵囊重量与产卵次数的关系,温度对拟环纹豹蛛产卵次数的影响,雌蛛体重与产卵囊重量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的观察分析。研究发现,产卵次数的增加对产卵间隔历期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产卵次数的增加,产卵间隔历期随之增长。卵囊重量是受产卵次数的影响的,随着产卵次数的增加,卵囊重量也不断降低。当温度为28℃时,雌蛛产卵率最大,可以达到90%。研究也发现,雌蛛的体重对产卵囊的大小和重量影响不大,无明显关系。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探明拟环纹豹蛛形成优势种的生殖生理调控机制,作者利用蒸馏水沉淀法、Sephacryl S-300 High Resolution Hiprep 26/60葡聚糖凝胶层析、蛋白质电泳的方法提取和纯化了拟环纹豹蛛的卵黄蛋白,并对其生理生化性状进行了分析。用蒸馏水沉淀法能得到卵黄蛋白粗提液,将得到的卵黄蛋白粗提液用Sephacryl S-300 High Resolution Hiprep 26/60凝胶柱过滤,可以得到纯化的卵黄蛋白。电泳结合不同的染色方法证明拟环纹豹蛛卵黄蛋白是一种糖脂复合蛋白,它由2个亚基组成,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0.1 kD和57.4k D。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更有效地保护、繁殖、利用拟环纹豹蛛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由此可见,本论文不仅在学术上对于探讨拟环纹豹蛛的生殖生物生态学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为深入开展拟环纹豹蛛的人工饲养及制定相关保护利用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