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美术史已经逐渐成为现代意义的艺术史学科分支,其学科的发展、视域的扩大和方法的创新与西方特别是以美国为中心的高校与博物馆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密不可分。纵观20世纪西方的中国美术史学界,从由汉学家主导的以文献为主的美术概况的通史性介绍,到引入风格理论的视觉分析和断代研究,再发展到结合相关情境对作品个案进行深入探讨。20世纪六十年代后,受到欧美各种思潮的影响下,研究的视点转向更广泛的视觉文化领域。
风格研究是一种将研究重点限定在特定的艺术本体,关注于艺术的自律性发展以及艺术家个人风格不断演变为对象的方法,是西方艺术史较为成熟的方法之一,运用于中国美术史时主要用于考察美术史的分期和具体作品的断代。方闻教授将西方艺术史中的风格分析结合中国传统的视像结构分析是风格研究运用于中国美术史的有效尝试。
情境研究摒弃了仅仅从艺术品本身展开研究并以风格的变化作为重建美术史的首要目标,而是将艺术重新置入社会文化的上下文中去考察,其中包括了运用于西方艺术史研究并取得成效的图像学研究和赞助人研究。
西方美术史家对《溪岸图》断代和归属的探讨是不同方法论论争的典型个案。通过对《溪岸图》的探讨有助于我们评述西方的中国美术史方法在具体研究中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20世纪西方的中国美术史研究是构成整个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美术史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文学科分支的重要推动力,它承继了西方传统的艺术史研究方法,避免了中国传统史学构建中的逻辑弱点和视角偏见。研究的意义是通过深入了解西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选题依据、写作方法、个案分析和方法论转化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和领域更好得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