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蛋白质组学的六味地黄丸对自然衰老小鼠神经保护性作用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ei205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以C57BL/6J自然衰老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六味地黄丸治疗C57BL/6J自然衰老小鼠,并观察衰老模型小鼠脑部海马组织中蛋白质组学的差异及其相关蛋白变化对记忆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六味地黄丸对于C57BL/6J自然衰老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与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临床治疗脑衰老引起的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实验分组及用药:选取3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15只为正常组,20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组:3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15只,给予生理盐水;(2)模型组:20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15只,给予生理盐水;(3)六味治疗组:20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15只,给予六味地黄丸悬浮液;(4)阳性对照组:20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15只,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悬浮液。采取每日固定时间灌胃给药一次的方式,连续给药周期为2个月。2.行为学实验(Morris水迷宫,Y迷宫,旷场)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3.蛋白质组学筛选分析,为后续实验提供基础。4.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周围线粒体数量以及形态变化。5.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方法检测小鼠海马区ROS表达情况。6.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部分NNT、Nrf2、HO-1、NQO1、Mfn2、Drp1、OPA1蛋白表达含量。结果1.行为学实验: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小鼠逃避潜伏期与训练时间成反比,随着训练时间增长,逃避潜伏期逐渐缩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第3天出现统计学差异,在第5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六味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逃避潜伏期在第5天缩短,两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下降,穿越平台次数减少,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六味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增高,两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Y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各组移动总距离并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自发交替准确率下降,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六味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自发交替准确率全都有所提高,两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旷场实验结果显示:各个小组在自发探索总距离中无明显差别,在理毛次数总时间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理毛次数总时间明显降低,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六味治疗组理毛次数总时间增长,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蛋白质组学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中上调差异蛋白有138个,下降差异蛋白有90个,经过GO(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差异蛋白在生物过程中主要富集在神经系统发育;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离子转运调控突触传递;细胞黏附调节;细胞吞噬;细胞对钙离子反应;蛋白质活化级联反应调节多细胞免疫反应;B细胞介导免疫反应;细胞坏死等方面。差异蛋白在细胞组分中主要富集在躯体神经元投射;树突束;树突;轴突;细胞外区域细胞体;核糖体以及胞质大核糖体亚基等方面。差异蛋白在分子功能中主要富集在神经递质结合;结构分子活动;肌动蛋白丝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补体成分C1q复合物结合,髓鞘清道夫受体活性结构成分,免疫球蛋白受体结合,钙调节蛋白结合等方面。与模型组相比较,六味治疗组中上调差异蛋白91个,其中10个经过治疗回调至正常组水平。下调差异蛋白12个,其中8个经过治疗差异蛋白回调至正常组水平。其中所筛选关键蛋白NNT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皆具有相关性。3.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电镜下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周围线粒体数量与结构,可见正常组神经元周围线粒体分布均匀,结构清晰,双膜可见;模型组神经元结构异常的线粒体增多,双层膜结构溶解,内嵴破坏,有堆积形成的髓样小体。与模型组比较,六味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正常线粒体数量增多,且大多数线粒体与核膜结构比较完整。4.Western Blot实验: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O-1、Nrf2、NQO1、Mfn2、Drp1表达增加,NNT、OPA1表达减少,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六味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HO-1、Nrf2、NQO1、Mfn2、Drp1表达有所降低,NNT、OPA1表达增加,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六味地黄丸能够改善自然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焦虑情绪。2.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自然衰老小鼠与正常小鼠脑部差异蛋白富集,并提出NNT是预防和治疗脑衰老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潜在靶点。3.六味地黄丸能够减少活性氧的产生,激活其内源性抗氧化通路,减轻脑内氧化应激损伤,缓解脑内神经炎症的产生。4.六味地黄丸能够改善线粒体形态和线粒体动力学平衡,减轻线粒体损伤,从而对神经元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1.探究miR-34a/STAT3/IL-6R反馈环与免疫检查点PD-L1在食管癌中的相关性2.基于miR-34a/STAT3/IL-6R反馈环,探讨六君子汤调节食管癌EC109细胞PD-L1的机制3.基于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探讨六君子汤抑制PD-L1蛋白降解的机制方法:1.选取人食管癌EC9706、EC-1、TE-1、EC109细胞,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
学位
目的:分析HIV/AIDS肺脾气虚证脂代谢及血管内皮损伤状况,研究益气健脾方对HIV/AIDS肺脾气虚证脂代谢和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降低艾滋病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提供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筛选HIV/AIDS肺脾气虚证组20例,同地区的HIV/AIDS无证可辨者及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每组各20例,分别记为FP组、WZ组、JK组。HIV/AIDS肺脾气虚证组采用中医
学位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肺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45只雄性C57BL/6J成年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对照组),LPS组(内毒素组),LPS+ASA组(内毒素+阿司匹林组)。Control组:持续5天生理盐水灌胃处理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LPS组:持续5天生理盐水灌胃处理后,腹腔注射LPS(10ml/kg);LPS+ASA组:持续5天阿司匹林(
学位
目的: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是呼吸系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本研究基于临床数据,开展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风险因素筛查,筛选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因子。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方法,明确纳排标准,依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2018.09-2021.11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199例。填写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
学位
目的:通过观测麝香黄芪复方滴丸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bstruction/reperfusion,MCAO/R)大鼠模型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形态学、通透性以及转运体P-gp/OATP的影响,探究麝香黄芪复方滴丸联合MSCs移植对MCAO/R大
学位
目的1.评价金水缓纤方(Jinshui Huanxian Formula,JHF)联合运动康复对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大鼠模型的疗效以及对骨骼肌的影响。2.探讨JHF联合运动康复通过调控骨骼肌线粒体功能改善骨骼肌损伤的机制,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临床防治提供参
学位
背景: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往往以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学特征,其发生和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Ⅱ)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病理活性物质,其常通过炎症反应所介导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诱发和促进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
学位
糖尿病足属于中医“消渴、脱疽”的范畴。早在宋代《卫生家宝》中就有记载:消渴病人可以“足膝发恶疮,至死不救”。元代《丹溪心法》中也详细描述了消渴病脱疽的临床表现,即:“脱疽生于足指之间,手指生者间或有之,盖手足十指乃脏腑枝干,未发疽之先烦躁发热,颇类消...
期刊
目的基于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探讨益肺灸及其联合调补肺肾三法减轻COPD稳定期大鼠肺泡结构损伤、改善COPD肺气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Control)、COPD稳定期模型(Model)、氨茶碱(Aminophylline,Am)、益肺灸(Yifei Moxibustion,YFM)、补肺健脾(Bufei Jianpi,BJ)、补肺益肾(Bufei Yishen,B
学位
目的:基于肺炎克雷伯氏菌诱发的重症肺炎(Sever pneumonia,SP)大鼠模型,阐释清热解毒化痰方抑制NLR家族热蛋白结构域-3(NL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18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清热化痰解毒(QHF)组、清热化痰解毒+MCC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