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管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消毒根管并进行三维充填,阻止感染再发生。导致完善根管充填后出现疼痛、根尖阴影不消失甚至扩大、根管再感染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与根管充填后残留在根管内的细菌相关,主要是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aecalis)。粪肠球菌是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为人类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多定居在人类和动物的胃肠和泌尿生殖器官及口腔,可通过聚集物质、以及生物膜、质子泵等机制长期隐匿在根管系统内,耐受根管内苛刻的生态环境,导致牙髓组织及根尖周围组织炎症和损伤,是持续性或继发性根管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用机械化学预备、抗感染药物冲洗及根管消毒等传统治疗方法,难以将定植于根管中的粪肠球菌彻底清除或者由于药物的免疫原性、细胞毒性等副作用使之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稀土(Rare Earth)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组元素,它由性质十分相似的镧(La)、铈(Ce)、钕(Nd)等15种镧系元素和与之性质十分相似的钪(Sc)、钇(Yt)共17种元素组成,统称为稀土元素。由于这些元素发现的比较晚,又难以分离出高纯的状态,最初得到的是元素的氧化物,它们的外观似土,所以称它们为稀土元素。稀土是一种很好的具有抗菌活性物质,其抗菌谱广泛,抗菌活性高,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已有研究证实稀土盐对口腔内多种细菌有效,在一般的环境下就可以发挥其最佳的抑菌效果,而且稀土盐的杀菌效果见效快,药效持续时间长,无副作用。这些都为其应用为根管消毒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研究通过离体牙根管消毒实验探讨氯化镧对粪肠球菌的抑菌作用,同时用临床常用药甲醛甲酚合剂(FC)、樟脑酚(CP)及氢氧化钙制剂(氢氧化钙丙二醇糊剂)行常规对照,以期对氯化镧的抗粪肠球菌性能作出初步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选取72颗新鲜拔除的单根管前磨牙,随机分为1个实验组(氯化镧组)和5个对照组(FC组、氢氧化钙丙二醇糊剂组、CP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2颗牙。将72颗标本牙浸泡于5.25%NaOCl溶液24h后,常规开髓揭顶拔髓,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至40#,5.25%NaOCl溶液与17%EDTA溶液交替冲洗。用高速金刚砂车针去除牙齿冠部及根尖部,留6mm高的圆柱状牙根。将所有牙根置于含有25ml牛心脑浸液(BHI)的试管中,121℃高温高压下灭菌20min,静置于5% CO2培养箱(37℃)内,24h后观察BHI肉汤无混浊,以确定灭菌完全。复苏并鉴定粪肠球菌,将其接种于BHI肉汤中,用比浊仪将其调整成浊度为0.5M的标准菌液。60颗牙建立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后,12颗牙(实验组)根管内放置氯化镧药液,另48颗感染根管分别放置FC、CP、氢氧化钙丙二醇糊剂和生理盐水。所有标本牙根置于5%CO2培养箱内37℃培养,于第3天和第7天时,每组分别取6颗标本牙根,用慢速G型扩孔钻(GG Bur)均匀磨取根管内层牙本质粉末,用电子天平称取4mg,置于含有20mlBHI肉汤的无菌小瓶内,5% CO2培养箱(37℃)内培养72h后取试管内上层液体,比浊仪测量细菌的浊度。在测量浊度的同时,各组分别取少量上层液体接种于普通血琼脂培养基上,5% CO2培养箱(37℃)内培养48h。进行快速革兰氏染色,生物显微镜下鉴定试管内的细菌种类。
结果:
1.第3天时,FC组、氢氧化钙丙二醇糊剂组两种消毒剂牙本质小管中残留细菌量与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CP组和氯化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氯化镧组牙本质小管中残留菌量较阳性对照组少,较阴性对照组和FC组、氢氧化钙丙二醇糊剂组多(P<0.05),与CP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Fig4)(Table3、4)。
2.第7天时,FC组、CP组、氢氧化钙丙二醇糊剂组和氯化镧组四种消毒剂牙本质小管内残留细菌量较阳性对照组有明显减少(P<0.05),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别(P>0.05)(Fig5)(Table5、6)。
结论:三天时,氯化镧药液可以抑制粪肠球菌,但不能完全杀灭;七天时,可以杀灭粪肠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