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穿越剧的热播引起了学界关注,专家学者相继撰文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从“戏仿”理论视角切入,以期对穿越剧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文章首先对“穿越”元素进行了分析,对穿越剧发展概况进行了梳理,对穿越剧内涵进行归纳。认为,“穿越”不是一种题材,而是一种手段。穿越剧只是借用这种手段而成为一种影视剧类型。它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戏仿元素,把历史剧、偶像剧、悬疑剧、伦理剧等众多类型电视剧融为一炉,以平民化的视角,通过古今对比,借古讽今,折射出现代人的生活状况和心路历程。本文第一章介绍了“戏仿”在古希腊、现代、后现代三个不同时期的理论流变,发现“戏仿”元素与后现代的其他元素,比如“恶搞”、“复制”、“拼贴”等,总是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割。因此,本文把经典影视的滑稽模仿、文史典故的颠覆恶搞、社会生活的平面复制、多种元素的拼凑整合等特征,看作是穿越剧的四种戏仿类型。第二章分析了戏仿为穿越剧带来的独特艺术价值,主要表现为娱乐价值、认识价值和批判价值。娱乐价值体现在通过古今文化语境的差异以及夸张变形的恶搞制造滑稽的搞笑,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得以“溶解”,在开怀大笑中得到全身心的放松与自由。认识价值表现在审美的多样化方面,通过穿越剧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当代审美文化的多样性问题,了解当代青少年的审美心理、审美趣味等。批判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普遍存在的庸俗价值观的批判和对社会陋习的讽刺,以及对历史真相的质疑等。第三章分析了过度戏仿给穿越剧带来的一些误区,认为穿越剧如果一味地以戏仿为手段,盲目跟风,坚持娱乐至上,追求反本质主义的平面书写,只热衷于对日常生活表象的拼贴,以零散化、碎片化的戏说恶搞解构厚重的历史,以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过滤对现实的严肃思考,那么,留给当下的只有轻飘飘的快乐,构成历史和现实的本体被抽空,人生也将变得空洞乏味而失去价值和意义。针对穿越剧未来的发展走向,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穿越剧可谓“瑕瑜互见”。穿越剧是否被禁跟“穿越”本身无关,而跟戏仿内容、戏仿方式有关。穿越剧中的戏仿元素和其他元素杂糅在一起,使得反传统与回归传统、复制生活与追求深度、摆脱主流与靠近主流等多种主题在穿越剧中共同存在。如何扬长避短,既不脱离感性的日常生活图景,又能向题外更深处开掘,依然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