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战略决定了企业的长期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作出的行动和资源分配方式,因此,企业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企业经营特征和经营风险的差异。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企业在战略上的主流做法会形成行业常规战略,经过实践检验,行业常规战略能很好地规避或者抵御行业常规风险,实现行业常规经营业绩,即经营业绩大致相当于行业平均水平。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部分企业为实现超常经营业绩铤而走险,采取偏离行业常规的战略,学者们将企业战略偏离行业常规的程度称为企业战略差异度。企业战略的差异会使企业风险产生差异,使审计师面临不同的审计风险,审计师会据以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因此,企业战略差异度很有可能是影响审计收费的一项重要因素,已有关于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往往忽略了企业战略差异度这一要素。内部控制能够防范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稳健经营,是保障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学者们就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进行了丰富的研究,虽然没有形成一致结论,但是越来越明确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对于内部控制质量是否能够通过防范企业战略差异度带来的风险,进而影响审计收费鲜有研究。文章深入探讨企业战略差异度、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三者的关系,对于审计师合理评估风险和定价、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在对企业战略差异度、内部控制质量和审计收费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对企业战略差异度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战略差异度与审计收费关系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进而提出三个研究假设,构建实证检验模型。以我国2013-2017年A股上市企业的10940个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审计收费越高;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审计收费越低;内部控制质量提高对企业战略差异度增大诱致的审计收费提高具有缓解作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度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主要包含了审计成本和风险溢价两方面的因素。根据研究结果,论文提出对策建议:审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时应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企业战略差异度因素,以更加合理的进行风险评估和审计定价。审计师应对战略差异度大的企业保持应有的警惕,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以防范企业战略差异风险;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充分考虑企业战略差异度因素,保证内部控制在设计和执行层面的有效性;企业应完善治理机制体系,一方面,聘请高质量的独立董事加强对企业管理层和大股东的监督,提高企业治理效果;另一方面,注意利用外部审计师的工作,重视审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与治理层的沟通,从而有助于防范企业战略决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