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及减排对策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wei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一系列后果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在全球气候变暖与化石能源稀缺性和污染性的“双重制约”下,全球碳减排呼声不断高涨,碳减排责任的合理界定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C02排放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减排、限排压力。   本文以我国产业部门的碳减排责任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碳减排责任在各产业部门以及生产者和国内外消费者之间的分配问题,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国际贸易对我国碳减排责任的影响,试图挖掘我国实行节能减排的关键部门和主要环节。本文首先基于对“生产者负担”、“消费者负担”及“生产者和消费者共担”三种原则下的碳减排责任分配方案的比较研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构建出了较为公平合理的碳减排责任分配模型,并利用优化模型对我国的碳减排责任分配进行了实证研究;接着,本文充分考虑进口中间投入产品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通过构建2002年、2005年和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贸易隐含碳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生产过程中为满足国外消费所造成的碳排放不容小觑,生产者-消费者共同责任视角下的责任分配体系使得商品生产地和消费地共同对产品生产中产生的碳排放负责,体现了受益和责任相匹配的原则;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通讯业等部门的碳减排责任较大,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我国为贸易隐含碳净输出国,出口贸易是我国碳排放量迅速上升的重要因素,对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工业等高污染行业的出口要适当控制。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面临着国际上的碳减排压力和自身严峻的能源环境形势,中国实施碳减排势在必行。为此,中国已制定出多个阶段性全国减排目标,从总量上对碳排放进行控制。但将一国碳总量控制分解成
在全球制造业格局大调整的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能深远地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装备制造业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及综合国力,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