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腰麻作为一项运用超过一百年历史的传统麻醉方式,因其所需学习周期短,便于实施及花费较少而广泛应用于下肢手术。近十年来,随着超声引导技术在我国区域麻醉领域的应用而逐渐展现出自己独有的优势。本项研究致力于比较传统的腰麻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全身麻醉在足踝外科手术中的运用。方法:将80位ASA I级的足踝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名患者。第一组(腰麻组)40名患者施行腰麻,于L3-4间隙进行穿刺,并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25mg。第二组(复合麻醉组)40名患者先进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0.5%罗哌卡因10ml)与坐骨神经(0.5%罗哌卡因20ml)阻滞,起效后再复合保留自主呼吸(采用3mg-5mg/kg的丙泊酚与1ug/kg的芬太尼诱导,并用喉罩作为气道管理工具)的全身麻醉,麻醉维持采用2%-2.5%的七氟醚,氧流量为1.2L/min。比较两组病例麻醉准备时间,施行麻醉所需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复苏室使用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后进食流质所需时间与术后进食固体食物所需时间。同时记录基础状态,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min,麻醉后10min,麻醉后15min,麻醉后30min,进入复苏室时,离开复苏室时七个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随访术后24h,48h,72h三个时间段的VAS评分以及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穿刺部位痛等并发症的情况。术后派出专人进行麻醉满意度调查定量评分。结果:在时间方面,复合麻醉组患者的麻醉前等待时间,术后禁饮及禁食时间少于腰麻组患者,而复苏室使用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及运动阻滞时间长于腰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率的比较中,复合麻醉组在麻醉后5min,麻醉后10min及麻醉后15min三个时间段的心率均低于腰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血压的比较中,复合麻醉组在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min及麻醉后15min三个时间段的血压均低于腰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合麻醉组在术后24h,48h,72h三个时间段的VAS评分均低于腰麻组。复合麻醉组的麻醉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腰麻组。结论:复合麻醉可以提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缩短术后禁食禁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全身麻醉对足踝外科的手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其学习周期较腰麻长,且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较腰麻难,故而对骨科专科麻醉医师提出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