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Ⅱ、Ⅲ型的对比性研究,分析各自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治疗特点,评价其疗效差异,并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08月~2010年01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Ⅱ、Ⅲ型50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行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内固定(简称关节镜组),20例;一组行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简称切开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随访,关节镜组20例,术后6个月疗效优11例,良7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0%;切开组30例,术后6个月疗效优5例,良17例,中7例,差1例,优良率73.3%。同时关节镜组相对于切开组具有切口长度小、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近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但手术时间较长、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关节镜组为83.95±9.82分,切开组为75.80±8.66,P<0.0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度数:关节镜组为126.25±17.39°,切开组为111.33±14.7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近期并发症:关节镜组1例出现关节僵硬,未出现感染、术后疼痛、骨筋膜室综合症等并发症;切开组3例出现术后疼痛,7例关节僵硬;两组并发症经X2检验,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关节镜组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Ⅱ、Ⅲ型方面优于切开组,且因其切口长度小、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近期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