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过程中,原来被体制束缚在农村的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开始从农村走向城市,并逐渐形成了农民工阶层和群体。这些人逐渐成为了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主力军,对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他们的价值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足够认可和补偿,不能获得城市户籍和相应的权利,难以真正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的转变。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低城市化率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的弊端逐步显现,迫使国家寻求破除城乡二元制度结构体系,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的经济选择。因为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有更强的市民化意愿,而且也更有能力突破重重困难,最终实现市民化。显然,国家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行投资,成本较少,而预期收益则明显更高。文章的结构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从总体上阐述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之处等内容。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主要对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市民化的主要环节,从而确定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基础。第三章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特征、内涵及其主要环节,对其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展开研究,系统的阐述了其市民化在各个环节所遭遇的主要问题。第四章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产生的原因。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制度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自身因素四个主要方面,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第五章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的对策。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四个主要环节上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