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粒径纳米铜对再生蚕丝力学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itialD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生蚕丝材料因其特殊的分子构造、无毒性、无刺激性、可降解和卓越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制药、医疗卫生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人们深入研究了溶解蚕丝的条件、再生丝素蛋白溶液的种类和浓度以及凝固浴等条件后,丝素蛋白纤维的力学性能与天然蚕丝相比仍表现出较差的断裂强度和一定的脆性,因此,再生蚕丝力学性能的提高引起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再生丝素蛋白溶液中添加合适的共混材料可以提高再生蚕丝蛋白的力学性能,且纳米颗粒大小和剂量会影响其与蛋白质结合的强度及颗粒的团聚行为。本课题组研究发现通过添食法给蚕喂食铜纳米颗粒(Cu NPs)对蚕丝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提高效果。本文首先优化湿法纺丝工艺中拉伸速度、氯化钙-甲酸溶液浓度和拉伸倍率这三个条件,确定其对制得的再生蚕丝力学性能影响最优的条件,然后研究共混不同粒径和不同质量的Cu NPs颗粒对制得的再生蚕丝的形貌、力学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本文以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为指标,研究不同拉伸速度、不同氯化钙-甲酸溶液浓度和不同拉伸倍率这三个参数对再生蚕丝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制得的再生蚕丝的力学性能得出较适宜的拉伸速度、氯化钙-甲酸溶液浓度和拉伸倍率作为后续研究的纺丝工艺参数。2.比较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再生蚕丝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拉伸速度、氯化钙-甲酸溶液浓度和拉伸倍率对再生蚕丝的力学性能均有很大的影响,再生蚕丝的力学性能最佳时的纺丝条件为氯化钙-甲酸溶液浓度为5%、拉伸速度为300°/s、拉伸倍率为2倍。3.研究共混不同粒径和不同质量的Cu NPs对通过湿法纺丝制备的再生蚕丝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各个粒径Cu NPs制得的再生蚕丝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对照组(168.80±1.16MPa、22.48±4.42%)均有所提高,且随着Cu NPs浓度的提高,再生蚕丝的力学性能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20 nm Cu NPs、40 nm Cu NPs、70 nm Cu NPs和100 nm Cu NPs共混比达到4 mg/g时,再生蚕丝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强度分别为307.49±13.74 MPa、38.34±4.40%;291.60±14.74 MPa、37.39±4.50%;286.71±13.84 MPa、36.13±2.58%;263.87±20.49 MPa、35.63±5.07%。而随着Cu NPs粒径的增加,再生蚕丝的力学性能则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当Cu NPs粒径为20 nm,共混比为4 mg/g时,再生蚕丝的力学性能最佳,其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307.49±13.74 MPa、38.34±4.40%),较对照组即未共混Cu NPs制得的再生蚕丝的力学性能(168.80±1.16 MPa、22.48±4.42%)分别提高了82.16%和70.54%。这四种粒径的Cu NPs对再生蚕丝蚕丝纤维的力学性能提高效果为:20 nm>40 nm>70 nm>100 nm。4.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测定不同粒径Cu NPs在不同共混比条件下对制得的再生蚕丝的形貌和二级结构的影响。扫描电镜结果表明,Cu NPs的共混对再生蚕丝形貌的影响不大。同步辐射显微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共混Cu NPs后制备的再生蚕丝相比未共混制备的再生蚕丝蛋白的二级结构并未明显改变,但对再生蚕丝酰胺III区进行分峰拟合发现其二级结构的构象含量发生了变化。共混Cu NPs后再生蚕丝的β折叠的含量较对照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β折叠含量随着共混比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且随着Cu NPs粒径的增加,β折叠含量逐渐降低,表现出一定的尺寸效应。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再生蚕丝的二级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一结果与红外光谱的结果一致,但共混Cu NPs的再生蚕丝的结晶度比未共混的再生蚕丝的结晶度高,且再生蚕丝的结晶度随着Cu NPs粒径的增加而降低。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胆囊结石患者伴或不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胆囊胆汁及血清中胆汁酸(bile acids,BAs)谱差异,为NAFLD的发病机制、防治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住院的诊断为胆囊结石并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49例为研究对象,经腹部超声或Fibrosc
桑树(Morus)原产我国中北部,是一类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国范围内均有种植,其中数江浙、四川及两广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桑蚕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自古以来都起着带动桑蚕产地经济发展、增加桑农收入的重要作用。作为桑蚕重要产地之一的广东省,地处华南,因气候湿热、自然灾害频繁等原因导致青枯病肆虐、桑树生长环境不断恶化,蚕茧产量也日益下降。同源异型盒-亮氨酸拉链蛋白(Homeodomain-leucine
作为辽西地区分布率最高的土壤类型之一,褐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辽西地区褐土的土壤情况却不容乐观,土壤侵蚀问题日趋严峻,尤其是农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坡耕地,已经成为辽西褐土区土壤侵蚀的重灾区。受降雨和不合理灌溉施肥的影响,养分流失直接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进而引发粮食日渐减产和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发生在褐土坡地上的恶性循环。故而,深层次探究褐土养分流失的症结所在,并基于矛盾根源提出合理对策,从源头
南极昆仑站拥有极佳的天文观测条件,我国正在此地区逐步部署望远镜观测设备。然而当地网络条件较差,无法及时将观测数据传回国内分析,因此需要建立在站数据中心。存储系统普
近年来我国浅部煤层高强度开采,煤矿开采深度逐年增加,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能源供给需求,煤炭深部开采成为必然趋势。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井下灾害种类和数量激增,巷道围岩大变形问题愈加突出,严重威胁着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深部煤炭开采须走智能化开采发展道路,实现“无人则安”。回采工作面两巷围岩变形严重,出现端头和超前区域临时支护困难,传统巷道支护设备不能实现有效支护问题。本文针对深井煤矿自动
稀土元素是周期表中第IIIB族钪、钇和镧系元素的总称,在农业、工业和医疗等领域广有应用,而钕元素为当今稀土元素家族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员之一。随着国际上对钕化合物需求的日益上涨,钕元素无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等途径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对其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以家蚕为模式动物,通过注射的方式,比较研究了三种不同稀土钕化合物—氧化钕(Nd_2O_3)、氯化钕(Nd Cl_3)和硝
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了我国金融发展目标为将进一步普遍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来增强群众的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来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这对于普通居民的金融决策带来了挑战。而决定金融决策的主要因素是金融素养,其表现为居民为了自身获取金融福利而掌握的金融知识与投资经验。所以,
随着数据信息时代来临,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存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存储需求,而逐渐被云环境下的分布式数据存储方式所取代。云存储作为目前大数据资源存储以及管理的主流服务平台,应不断提升其存储性能以满足用户的高效存取要求。在云存储中,数据布局策略是影响其存储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当用户将大批数据文件上传至云端时,合理的数据布局策略能够快速在集群中定位到合适的目标存储节点来对其进行分布存储,并能够使系统达到
在商业交易中,多轮谈判普遍存在,而每一轮谈判都会产生主观结果,这些主观结果会影响谈判者对后轮谈判行为选择的倾向性。谈判角色不同的风险态度、认知能力以及思维方式等会
我国有大量的小微企业,它们在解决人口就业、加速经济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繁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自身特点和国内信贷环境的原因,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融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