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机械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和IL-6水平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疾病,是口腔两大类主要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患病率。口腔医学中很多治疗工作与牙周组织密切相关。部分牙周组织疾病是全身疾病的表征或者受全身健康的影响。牙周组织的炎症尤其是牙周炎还可能成为某些全身疾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关系,是人们长期研究的一个课题。糖尿病患者由于该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如小血管病变,免疫反应低下,使牙周组织对局部致病因子的抵抗力下降,因而对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加重,加速。   Ⅱ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于其自身强烈的遗传学以及炎症免疫反应背景,可导致机体血糖代谢水平与牙周疾病之间产生更为复杂的双向作用关系。   早期的研究由于研究对象的糖尿病类型及病情控制程度不一致,牙周诊断指标不统一等原因,使各研究的结论不易比较。   近年来针对Ⅰ型糖尿病患者与牙周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多,多集中在龈沟液中各种成分如:前列腺素E2、糖化血红蛋白、IL-1β等在牙周治疗前后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   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状况及定期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对龈沟液IL-6水平的影响。   方法:   对58名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分析,包括问卷调查、牙周检查、龈沟液IL-6水平检测。之后采用随机、对照、盲法设计,将其中37名Ⅱ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分为实验组Ⅰ(牙周基础治疗)、实验组Ⅱ(龈上洁治)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其治疗后6周、3个月和6个月时临床指标(PD,AL,mBI,PLI)、龈沟液(GCF)量及GCF-IL6水平的变化。   结果:   取样位点龈沟液量及IL-6水平随牙周袋深及牙龈炎症增加而升高。牙周干预治疗后,Ⅰ组各项指标在各时间点均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Ⅱ组呈现下降趋势,其中3月时探诊深度减少有统计学意义(⊿=0.36mm,P<0.05)。Ⅰ、Ⅱ组6月时GCF减少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增加(0.96μl>0.03μlmm>-0.20μl,P<0.05)。   结论:   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症状况可影响龈沟液IL-6水平表达,定期牙周机械治疗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及龈沟液IL-6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设计并制备HN-1多肽表面修饰的阿霉素(DOX)纳米粒HPD,初步研究其理化性质及对口腔鳞癌(OSCC)移植瘤的体内外靶向性。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一、HN-1多肽在细
目的:  通过CBCT对成人低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与个别正常(牙合)前牙牙槽骨形态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成人低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前牙牙槽骨形态特征与不同切牙唇倾度之间的
实验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咬合创伤模型,观察咬合创伤刺激因素去除前后大鼠颞下颌关节关节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的组织学变化,以探讨咬合创伤刺激因素去除前后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
目的:利用头影测量分析的研究探讨腺样体肥大对错(牙合)儿童颌骨发育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均来自门诊要求正畸治疗的儿童。年龄7-12岁(平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