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由于公租房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比较匮乏,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租房的优质设计和居住情况。本文以承租者的家庭结构、居住行为、居住需求以及人体工程学和住居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杭州市首个大规模集中建设的田园地块公租房项目为例,对其进行实地调研与入户访谈,在结合承租者的家庭结构类型和实际居住需求的前提下,对室内空间平面布局、各空间面积配比和配置设施及尺寸方面进行针对性研究,在尊重原有户型设计指标的基础上对室内空间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旨在创造出合理和实用的舒适性住宅,以期为日后新建成套公租房室内空间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布局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即论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对论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综述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明确论题研究的思路和框架;第二章对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进行梳理,重点对公租房的相关概念、特征、政策沿革以及我国主要城市公租房的面积标准进行研究,为下文做铺垫。第二部分即论文的第三章。根据人体工程学和住居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并结合杭州市出台的相关政策,从承租者的家庭结构、居住行为和居住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公租房室内空间影响因素、室内空间设计原则、设计目标以及室内空间组合等方面进行研究,为公租房室内空间设计研究奠定理论基石。第三部分即论文的第四章。本章对杭州市田园公租房项目进行实地调研与入户访谈,以春晓苑和夏意苑中的成套一居室和二居室住房类型为主要调研对象,对室内空间尺度、空间布局、面积配比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全面掌握承租者对居住空间的实际需求以及居住现状,分析公租房在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四部分即论文的第五章。分别对筛选出的成套一居室和二居室建筑面积和平面布置图进行总结和研究,并在人体工程学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与《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的规定下,结合已研究结果,并根据各空间使用需求,逐一对室内空间配置设施及常用尺寸、布置方式和预留活动空间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研究,在保证功能完善的基础上,力求减少浪费,实现室内空间的合理布局,更好满足居住需求。通过本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得出人体工程学和住居学等相关理论学科在公租房室内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从居住需求的角度出发,以人体工程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不仅能为室内空间的配置设施和预留活动空间提供适宜的尺度关系,更能够做到空间的合理性和舒适性。第二,家庭结构类型是套型设计的依据,通过全面掌握保障对象的家庭结构类型能够较好保证承租者获得相应合适的套型。第三,强调室内空间在设计上的复合性和灵活性,并且兼顾合理的空间面积配比,在满足基本居住功能的前提下,做到空间的合理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公租房作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压力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人体工程学以及公租房室内空间面积配比、平面布局、配置设施及尺寸和各空间低限面积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研究,有助于提高公租房室内空间的合理性,切实关注到中低收入家庭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