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崎克罗诺杆菌脂多糖的致病作用及脆弱拟杆菌的干预探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6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abcter sakazakii)是一种较易引发新生儿、早产儿及免疫力低下者败血症、脑膜炎、小肠结肠炎等疾病的致病菌,且致死率高达80%,目前尚未找到确切性的致病机制,而有关LPS在阪崎克罗诺杆菌中的致病作用及其脆弱拟杆菌的干预研究报道较少。本课题通过提取阪崎克罗诺杆菌LPS腹腔注射SD幼鼠造模,取粪便提取DNA通过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取小肠、结肠做石蜡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组织损伤程度;取血清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前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表达、抗炎性因子IL-10及血清中NO的表达;取小肠提RNA做荧光定量检测小肠紧密连接蛋白及Toll样受体TLR4、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含量表达。结果表明阪崎克罗诺杆菌LPS可以引发肠道菌群紊乱,影响炎性因子的表达,整体上来看炎性因子先升高最后逐渐降低,除此之外,还影响了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Occludin)、TLR4以及i NOS的表达,使肠道组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益生菌对于肠性疾病的治疗有着显著作用,而脆弱拟杆菌的益生作用报道较少,所以开展脆弱拟杆菌NCTC 9343对阪崎克罗诺杆菌LPS致病的干预研究。本实验分别在注射阪崎克罗诺杆菌LPS之前5天灌胃脆弱拟杆菌和注射阪崎克罗诺杆菌脂多糖之后5天灌胃脆弱拟杆菌,然后取大肠粪便、小肠、结肠、血清,分别从菌群、组织切片、细胞炎性因子、基因和蛋白水平上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脆弱拟杆菌NCTC 9343预防组和治疗组都能够有效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使感染阪崎克罗诺杆菌LPS组的SD大鼠肠道菌群结构恢复接近正常组老鼠肠道菌群水平,同时两个实验组都能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对于紧密连接蛋白、TLR4、i NOS的表达都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本论文为阪崎克罗诺杆菌脂多糖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对有效预防和控制该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