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蒜兰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3496828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科独蒜兰属(Pleione D.Don,Orchidaceae)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其中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和云南独蒜兰(P.yunnanensis)是我国传统中药“山慈菇”的基源植物。我国西南山区是独蒜兰属的多样性分布中心,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由于缺乏深入的系统发育研究,独蒜兰属仍存在种间关系不清晰、物种识别困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属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本论文对独蒜兰属植物进行了广泛的取样,利用叶绿体全基因组和核基因数据构建了该属的系统发育关系,为其物种鉴定和分类提供可靠的系统发育背景。对该属分类最为困难的独蒜兰复合群(P.bulbocodioides complex),基于简化基因组数据分析其遗传结构,进一步认识其成种和演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独蒜兰属24个种115个居群样本开展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提取了核糖体DNA(nr DNA)的ITS区序列,并分别使用这两个数据集构建系统发育最大似然树,发现独蒜兰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均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无明显的结构变异。基于质体基因组和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支持独蒜兰属为单系,但是其拓扑结构及其反映的种间关系冲突较大,这一冲突可能主要是由种间杂交事件引起。进一步测定了24个种100个样本的基因组大小和染色体倍性,发现独蒜兰属种间及物种内的基因组大小与染色体倍性都存在较大差异,提示该属杂交事件频繁发生,这可能是引起核质数据系统发育关系冲突的主要原因。2)依据ITS进化树及质体基因组树将独蒜兰属划分为7个Clades,其中CladeⅠ、CladeⅡ、CladeⅢ的分枝情况与前人的研究相似。通过增加取样的范围及数量,将过去笼统划分的CladeⅣ细分为四个分枝,更加清楚地解析了独蒜兰属下各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明确了过去未被研究的藏南独蒜兰(P.arunachalensis)和卡氏独蒜兰(P.kaatiae)的系统发育位置。质体数据支持将胡氏独蒜兰(P.hui)从台湾独蒜兰(P.formosana)中分出,但是否成立为一个新种仍需进一步研究。贡嘎独蒜兰(P.dilamellata)与四川独蒜兰(P.limprichtii)亲缘关系极近,形态差异较小,宜作为四川独蒜兰的异名。核质系统发育树均支持将台湾独蒜兰从独蒜兰复合群中移出。独蒜兰、四川独蒜兰、云南独蒜兰和大理独蒜兰(P.×taliensis)等的种间关系仍不清楚,这些物种之间可能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和网状进化关系。3)对独蒜兰复合群内的4个种(52个体)以及与该复合群近缘的7个种(9个体)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并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变异位点进行群体遗传分析。分析结果也进一步证实独蒜兰属频繁的种间杂交,支持将台湾独蒜兰作为一个独立物种移出独蒜兰复合群。狭义的独蒜兰复合群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遗传组成与地理分布呈现极大的关联性。独蒜兰复合群可划分为三个组,即环四川盆地组(circum Sichuan Basin,CSB)、云贵高原组(Yunnan-Guizhou Plateau,YGP)、川西高原组(western Sichuan Plateau,WSP),CSB和YGP组的居群各共享一套遗传物质,而WSP组为杂交过渡组。中国西南地区多样的立体地形和气候驱动了独蒜兰、美丽独蒜兰、四川独蒜兰等物种不同居群间的形态分化,因而在此前被误定为多个单独的物种。本论文基于大范围的采样对独蒜兰属开展了叶绿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厘清了属下部分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同时还根据独蒜兰复合群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探讨了该复合群的地理分布、物种形成和演化式样。本论文为兰科的适应性进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独蒜兰属植物的物种鉴定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2010年11月,为配合西安至商洛段高速公路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老牛坡遗址路段发现的夏商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共发掘商代墓葬22座,以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为主,整体保存情况较差,随葬器物主要有鬲、豆、罐、缸等。随葬陶器具有较浓的地方文化因素,为研究陕西商代考古学文化及与周边同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成本优势是制造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通过对营口海纳公司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的探讨,结果表明,要想有效地降低成本,企业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正确处理帐目差异,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建立全面的成本控制体系。
期刊
<正>“儿童友好”的寓意是为儿童提供健康、舒适、受保护和关心的非歧视性社会环境,进而保障和实现儿童的基本权利。在关注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当下,建设儿童友好型空间成为重要任务。其中,儿童的空间自主权和空间参与权是焦点。而只有儿童对空间真正地产生“关心”,他们在空间中的主体性才得以真正发挥。“关心”是儿童由内而外的心灵冲动,儿童对空间的关心体现在他们自发地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拥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产生对
期刊
2018~2019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等在西安市长安区清凉山发掘秦墓549座,出土各类器物近2000件(组)。该墓地处于杜地核心区,所代表族群比较复杂,等级不高,但管理有序,遗物风格具有楚文化因素,时代在战国中晚期至秦统一之间,是一处经过规划的多元文化因素并存的非典型秦墓地,体现了秦务实、开放、包容的文化特征。
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资料分析、分析生活实例等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达成生命观念,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生命观念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分析振动条件下水泥净浆的流变特性,解释水泥净浆流变性模型的转化机制,提出适用于振动条件下水泥净浆流变性分析的振动-剪切等效理论.根据修正HI理论和回转黏度仪径向分层算法,计算振动条件下回转黏度仪内水泥净浆流场的剪切速率,将振动台正弦振动过程转化为对水泥净浆的剪切过程.采用自制回转黏度仪,开展20 Hz振动频率下的HI参数标定试验和30 Hz振动频率下的水泥净浆黏度试验.结果表明,HI参数标定结
跨断层隧道围岩性质会发生突变,给隧道施工扰动分析和安全预测带来了挑战。准确识别跨断层隧道在不同围岩条件下施工诱发的应力路径并开展基于应力路径的扰动分析,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工程实践意义。因此,本文构建了基于围岩应力路径的隧道开挖扰动分析方法,通过三维数值分析识别了跨断层隧道施工诱发的典型应力路径并进行了扰动分析,总结了跨断层隧道施工扰动时空规律。结合围岩的强度准则和应力路径,用扰动系数描述扰动后围
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建设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的创新措施,从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多样化体验教学、强化激励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