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婚恋交友节目的现状和实证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_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的中国电视荧屏掀起了一波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热潮,这是自90年代传统电视相亲节目出现并创造收视热潮后,同类节目第二次火爆。新旧婚恋交友类节目在节目的服务性和娱乐性、节目的影响、受众的差异和节目实质上都有所变化,新派婚恋交友类节目既是同类节目的回归,又随社会的发展、包括婚恋观在内的社会观念的变化而发展变迁,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时刻反映着我们所处时代的点滴改变,这一点也深刻的体现在节目制作上。本文将在社会环境和社会观念变化的大背景下对比新旧婚恋交友类节目的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   电视节目对大众的影响时刻存在,它既可以是强有力的扭转人们的固有观念,或是向受众传播他们未曾了解的全新观念,更多的是日积月累的节目播放与收看对受众形成的“润物细无声”般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在梳理传播学效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大学生受众的问卷调查,探讨婚恋交友类节目对大众观念之间的关系,首先,电视节目是紧跟时代步伐的产品,节目制作者作为具有敏锐时代嗅觉的人群,及时将最新社会观念包括时下流行的婚恋观反映在电视节目当中,其次,除了对现实世界观念的反映,经电视平台的播出与扩大效应,这些带有时代特征的观点和想法,会对受众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这些影响归纳为共鸣作用、印证作用、启发作用和纠正作用,而婚恋交友节目对大众婚恋观念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择偶选择,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婚恋交友节目掀起收视热潮的当下,关注婚恋交友节目的现实问题,给这股热潮降降温,提出作为一类社会关注度高的娱乐节目,可在尺度的把握、节目进行过程中的导向意识、舆论监督、行政手段的必要纠偏等方面有所作为,力求婚恋交友类节目在娱乐和导向二者之间的平衡。在此基础上,论文对婚恋交友节目的未来发展给出了意见建议,即坚持嘉宾选择的类型化与多样性并重、增强节目服务性,拓展节目以外的嘉宾互动、真诚、理性地进行价值观导向、用定期回访的形式消除大众对节目真实性的质疑。最后得出结论,要延长婚恋交友节目的生命周期,依旧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其他文献
近年来,“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现象在社会蔓延。影视剧重复翻拍、同题材资源浪费、艺术作品戏说经典、青少年盲目崇拜明星、相亲节目宣扬“快速婚嫁”、健康养生节目却制
你发现它的存在,或者你没发现它的存在,媒介文化就在你的生活里,须臾不离。媒介文化的勃兴已是不争的事实,当今时代,谁也不能游离开、摆脱开媒介文化的纠缠与影响。电视、报纸、广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先进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现代工程机械已成为高科技的集合体,与之相对应的维修方式、方法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要求。但是,目前很大一部分使
起源于西方的真人秀节目,近年来已成为世界电视荧幕的主流节目形态之一。学术界普遍认为2000年广东电视台开播的《生存大挑战》是我国的首档真人秀节目。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引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与非洲开启外交关系已经五十多年,中国与非洲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都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中非友好关系还
环境新闻作为我国新闻种类中的一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从美国引进的一种新的新闻类型,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却十分迅速,这与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不无关系。有关环境新闻
[目的]了解武汉市汉阳区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流行情况,为指导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汉阳区2004~2007年HIV/AIDS监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
理解和透视《百家讲坛》节目所引发的“百家讲坛”现象,不能仅仅停留在节目本身,亦不能囿于传播学的学科界限,而应该从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角度出发,深入挖掘现象背后所隐
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经济到科技,从军事到文化,成为令全世界惊讶的一匹黑马。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媒介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成为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在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