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在新材料的设计、器件制造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性能优异的红色和绿色荧光材料已屡见不鲜,而蓝色荧光材料由于存在带隙与载流子注入和传输平衡的矛盾,导致其发展相对缓慢。菲并咪唑作为一类新型的蓝色荧光材料,具有较低的电子空穴注入势垒,较高的光热稳定性,合成操作简单,修饰灵活性强等优势。本文以1,2-二苯基-菲并咪唑作为菲并咪唑衍生物结构的模型化合物,通过改变咪唑环的1,2号位苯环取代基的位置、结构与链接方式,来研究其对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具体工作内容如下:菲并咪唑的发光核心在咪唑环上,C2号位苯环对菲并咪唑发光性能有决定性的作用,N1号位苯环不参与分子杂化轨道的形成,不影响发光颜色,但是其紧邻发光中心,影响也不容忽视。通过改变N1、C2苯环上取代基结构制备了一系列PPI的衍生物。对其单分子荧光光谱进行分峰处理,发现N1、C2链接苯环中4号位是插入取代基最理想的位置,但引入强吸电子取代基时,低能级发射比例明显升高,光谱红移。在此结论的基础上,设计了ONBPPI分子展现优异性能,与上述结论一致。通过在BPPI中N1位置引入氰基制备了CN-BPPI,不但保持了BPPI原有的荧光发射峰位,而且实现了电子注入和传输性能的提高,得到更平衡的载流子迁移性能;通过改变BPPI中C2联苯结构合成L-BPPI、Z-BPPI分子,保持了BPPI优异的热力学性能,高能级发射比例增加,发光颜色偏向深蓝光。上述结果显示,菲并咪唑是一类性能优异的蓝光构筑基元。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完成了聚合单体的制备(卤化和硼化过程),选择双溴代二己基芴与硼化菲并咪唑单体聚合,制备了聚合物SXH-P1。聚合物展现了优异的光电性质与蓝光性能,其多层器件显示为标准的深蓝光发射(CIEx+y<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