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耐盐遗传机制的研究及其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盐胁迫使小麦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研究并阐明小麦适应盐胁迫的机制是改良小麦耐盐性的基础。本论文以耐盐小麦为材料,研究小麦耐盐的生理分子机制,为小麦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室内检测实验室搜集的50份育成耐盐小麦品种和2份敏盐小麦品种苗期茎叶和根中K+、Na+离子含量及高盐浓度下(300 mM NaCl)的存活率。统计结果显示小麦茎叶的K+/Na+比与茎叶和根中的K+浓度正相关,与Na+离子浓度负相关;茎叶K+/Na+比与小麦存活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是高K+/Na+比(>50)对应高存活率,低K+/Na+比对应存活率变异范围很大。推测小麦存在两种不同耐盐机制,一种是小麦受盐胁迫后排Na+能力强,另一种将Na+区隔化到液泡能力强。根据生理实验结果遴选出济南18、沧麦2007-H12(低K+/Na+比,高存活率),沧麦2007-140、A92(高K+/Na+比,高存活率)代表两种耐盐机制的4个小麦品种。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4个小麦品种根成熟区K+、Na+离子流,结果发现沧麦2007-140、A92较济南18、沧麦2007-H12具有较强排Na+保K+能力;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oroNa荧光染料预处理的小麦根部,发现济南18、沧麦2007-H12较沧麦2007-140、A92具有较强的将Na+区隔化到液泡的能力。将苗期存活率高,但耐盐机制不同(排Na+和区隔化Na+)的小麦配制杂交组合,并获得F1代植株。对Na+运输机制上有差异的小麦品种中的耐盐相关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发现SOS1基因在排Na+能力强的沧麦2007-140、A92小麦中表达水平也高。克隆了小麦SOS1基因的三个拷贝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通过酵母互补实验,拟南芥转化实验发现TaSOS1-A1转运Na+能力远远高于TaSOS1-B1和TaSOS1-D1;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降低小麦体内TaSOS1-A1的表达,该基因的部分沉默导致小麦叶片积累较多的Na+,而TaSOS1-B1和Ta SOS1-D1基因沉默对叶片N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说明小麦来自不同亚基因组的同源基因在功能上存在差异。用上述52个品种和另外38个普通小麦品种,共计90个品种进行田间盐池耐盐性评价,考察的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PH)、主茎穗长(MSL)、主茎穗粒数(GMS)、主茎小穗数(MSN)、有效穗数(SNP)、基部不育小穗数(ss)、单株产量(GY)和千粒重(TGW)等主要农艺性状,结果显示盐害显著降低了PH、MSL、GMS、SNP、GY和TGW。以这6个农艺性状参数对田间盐池小麦耐盐性进行评价,鉴定出32份高抗和中高抗的小麦品种。相关分析发现田间盐池主要农艺性状和室内苗期K+/Na+生理指标没有相关性,这说明不能用室内检测K+/Na+比及K+、Na+离子浓度预测小麦田间耐盐性;同时发现存活率和千粒重、单株产量出现负相关,推测小麦不同发育期耐盐机理不同,或者盐害在植株生长的中后期对产量影响大于苗期。对田间播种的90份小麦材料进行全基因组DArT标记扫描并进行关联分析,新发现33个耐盐相关的DArT标记与特定农艺性状显著关联。
其他文献
激光感生碰撞(laser-induced collision)是指在两个不同粒子的碰撞过程中,利用激光场与粒子间碰撞的共同作用将其中一个粒子的激发能选择性地转移到另一个粒子的特定能级的一种
车辆识别是一个热点问题,随着全球车辆的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智能交通成为每个国家必定发展的领域,而车辆识别则是其中重要的应用之一。本文首先围绕相关技术进
具有动态配置能力的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OADM)是光网络由现行的波分复用(WDM)系统向全光网络演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器件,是光网络“智能”实现的重要基础,它不仅能够
土地利用变化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定量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服务功能的影响,并通过土地利用管理策略来调控和保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它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提供地球上大部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尽管光能是高等植物和蓝藻等光合生物所必须的,但是过量的光能也
本文分析了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和其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必要性,为此在两所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提出在语法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的三项原则.还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下
随着全球环境恶化日益严重,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逐渐重视,利用光催化剂将太阳能转化为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并用其解决地球资源的枯竭和生存环境的恶化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研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个性化旅游的出现,传统的人工导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了,有关电子导游系统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九十年代中期第一个研究原型提出后,导游系统已经取得了
土壤中的硝酸根(NO3-)是高等陆生植物最主要的N素营养来源,植物根部吸收的NO3-,除了小部分在根中储存或者直接代谢外,大部分被长途转运到植物的地上部位进行同化。但是,许多逆境
半导体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产生和发展,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论文通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