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私有化动因及财务效应分析——以分众传媒为例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xiao88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大多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是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利用市场强大的杠杆效应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流动愈加的自由化,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工具越来越丰富。除了在国内市场发行股票、债券之外,一些企业开始转战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进行融资。中资概念公司,就是指上市地点选在海外证券市场,但主要的生产运营活动仍发生在中国大陆的公司,而这些公司的股票也被简称为中概股。自1997年7月第一只中概股——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后,直至21世纪初,赴境外上市的中概股多达几百家,中概股也逐渐引起了各国资本市场的关注。  而在2010年6月,由浑水公司做空东方纸业公司开始,中概股频遭做空机构的攻击,受此影响,大量公司市值暴跌,投资者逐渐对企业失去信任,此时,中概股逐步在海外市场开始私有化的道路。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年仍有39家中概股公司收到私有化要约。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私有化意味着失去资本市场的支持,由此可能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中概股私有化动因及私有化后所产生的财务效应成为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文章选取分众传媒从纳斯达克市场私有化退市一案,研究中概股私有化动因及私有化后的财务效应。分众传媒成立于2003年6月,两年后于2005年7月在美国市场成功上市,历时8年发展后,2013年5月正式宣布私有化退市。分众传媒的私有化,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私有化交易,也较为典型地展示了中概股私有化的过程。文章关注的重点是中概股私有化动因及财务效应,主要运用规范性研究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文章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先简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思路、论文基本框架。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中概股私有化相关定义、方式、动因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分众传媒私有化案例的简介,介绍了分众传媒公司状况、私有化过程及私有化战略。第四部分重点分析分众传媒私有化动因,主要从当时市场状况、分众传媒对未来发展战略及定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对公司私有化前后财务业绩进行分析对比,并对私有化后市场反应及发展状况进行说明,指出私有化后公司业绩有所增加,提高了企业竞争力。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启示,在前五个部分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与启示,为其他在境外准备私有化的中国企业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创新,是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组织的创新与个体的创新行为密切相关。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分析了众多影响个体创新行为的前置变量。而在这些众多的变量中,领导就是影响个体创新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日益繁盛,P2P网络借贷应运而生。近几年来,我国网络借贷行业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P2P网络借贷成交量和参与人数屡创新高,日前人们期盼已久的行业自律协会——中国
人类不断变化发展的生活、生产方式使得交通运输的内涵和外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交通运输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先天性地承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