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大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群态分布特点诠释心脑血管相关疾病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xiandao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量元素与心脑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西医界的关注,如其中很多学者都提出冠心病与血清中某些个别元素如Zn、Cu分布的异常有关,但是在这些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只是单独考虑某种或某几种微量元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单独作用,陷入了“微量元素对号入座”论。金日光教授提出了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统计理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利用这一统计理论考察了患者血清或头发中生物大分子活性中心元素整体分布的特点,由于这些元素的分布与生物大分子的分布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可以通过这些分布规律预测出生物大分子的分布,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病机,避免了“唯微量元素论”,又避免了“唯有机药成分论”。在以前的研究中发现生物大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的分布特点可以诠释中医学中的相关理论,联系中、西医学,这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治疗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打开了新的思路。 通过计算发现各疾病患者生物大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的分布特点是:高脂血患者血清及头发中的分布特点一致,K2*r1/r2(高脂血)<K2*r1/r2(对照组),即亲电强度较低的生物大分子活性中心元素分布占据优势;根据K2*r1、K2*r2可以把高血压患者分成四种类型,与中医对高血压患者的辩证分型一致;绝大部分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生物大分子活性中心元素分布参数K2*r1/r2较对照组小,少部分较对照组的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的生物大分子活性中心离子分布特点则是与心血管疾病的分布特点相反,即大部分患者K2*r1/r2对照组的高。可见从高脂血到脑梗塞,血清的阳性越来越弱,而阴性则越来越强。 本文还利用通过分析中药中生物大分子活性中心元素分布探讨了治疗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频中药的药理和药效。结果表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高频中药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亲电强度较强的生物大分子活性中心元素分布较多的偏阴中药,以补阴虚,这类中药抑制脂质合成的效果较好;第二类是亲电强度较弱的生物大分子活性中心元素分布占据优势的偏阳性中药,这一类中药有很好的促进脂质代谢的作用。在治疗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时候一般以偏阴性中药为主,辅助与偏阳性中药,但是随着病情的加剧,阳性中药使用频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其他文献
学位
超级电容器兼具传统电容器的高功率密度和电池的高能量密度的优点,是一种新型储能器件。根据其储能机理可以分为双电层型和赝电容型。碳材料、金属氧化物、导电高分子及其复合
得作文者得语文,作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认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应以高考作文题为导向,认真分析近年高考作文题的特点,从中发现规律,明确作文复习的方向,寻找应对策略,有效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