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深水勘探是本世纪三大油气勘探前缘新领域之一。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前景,南海北部目前主要发现(扇)三角洲—浊积砂体油气藏,南海南部周缘盆地已发现数量众多且储量大的生物礁油气藏。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也发现生物礁油气藏,生物礁型油气藏储集条件优越且资源丰富,生物礁及生物礁型油气藏已是南海北部深水区重要的勘探目标之一。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中新世具有良好的成礁环境,可以形成资源丰富的生物礁型油气藏。琼东南盆地地震勘探资料遍及整个盆地,但在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的南部隆起区地震测线稀疏,使盆地寻找生物礁的工作受到影响。本次研究首先建立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新世早中期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该时期盆地古构造背景、地球物理属性特征以及地震相分布特征;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新世早中期沉积相特征;并在前人对盆地丘状反射体最新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盆地内部的二维地震资料和三维资料对盆地内部的丘状反射体进行地质解释及成因分析,重点识别盆地内的生物礁;结合生物礁发育时期的古构造,古地理和古流向等综合分析,指出生物礁的发育特征及分布有利区;对生物礁的成藏条件和含气性分析,探讨生物礁型油气藏的勘探前景。琼东南盆地中新世早中期北部物源供给充足,北部隆起带发育(扇)三角洲及滨浅海沉积;中央坳陷带主体以半深海—深海相沉积,中央坳陷带北缘存在浊积水道和浊积扇沉积;南部斜坡处为多级断阶凹陷组成的缓坡区,该区域主要以浅海—半深海沉积为主,三亚组时期存在剥蚀区,梅山组该区域完全被海水淹没;南部隆起区中新世早中期主要以滨浅海沉积为主,三亚组沉积时期,该区域存在较多的剥蚀区域,梅山组时期为浅海环境,发育大范围的碳酸盐岩台地,向深水区发育碳酸盐岩斜坡,南部隆起区碳酸盐台地边缘发育台地边缘礁。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沉积时期中央坳陷带和南部斜坡区已为半深海和深海沉积,该区域内发育大范围呈近东西向条带状展布的丘状反射体沉积,且具有向浅水区迁移多期次特征,为深海等深流形成的等深积丘;南部隆起区为浅海相清水环境,适合碳酸盐岩台地发育,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发育多期生物礁,生物礁向深水区方向迁移生长,礁翼向深水一侧较陡,生物礁类型为台地边缘礁;三维工区北礁凸起晚渐新世-早中新世为古隆起剥蚀区,在三亚组沉积时期其周缘北礁凹陷内浅海相的次级隆起处是生物礁发育的有利区域,在孤立隆起处则发育塔礁或块礁。盆地深水区发育始新统-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和陵水组海相烃源岩,盆地内部渐新世-中新世凹陷边缘发育断层、连通性砂体、破裂不整合面和古今构造脊等油气运移通道,晚中新世至今发育巨厚的泥岩盖层,因此中新世生物礁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通过对生物礁的含气性进行检测,对盆地内的生物礁型油气藏的勘探潜力进行科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