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薄发光层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其高效率、高亮度、低驱动电压及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备受关注,特别是白光OLED(White OLED,WOLED)因其巨大的潜在应用被认为是下一代固态照明和显示技术。尽管如此,WOLED商品昂贵的价格让消费者望而却步,主要原因是WOLED的生产成本过高。本文的蓝色发光层选择的是蓝色热激活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红色磷光材料和绿色磷光材料分别作为红色超薄发光层和绿色超薄发光层,制备了非掺杂结构的WOLED,通过简单的非掺杂工艺降低生产成本,获得高性能的器件,具体的工作如下:  (1)制备了基于DMAC-DPS发光材料的蓝色单色器件,其中发光层选取的是无掺杂的蓝色TADF材料,验证了纯的DMAC-DPS可作为非掺杂的WOLED的蓝光发光层为白光贡献蓝光波段分量。在此基础上,插入红色磷光超薄发光层和绿色磷光超薄发光层,设计了三种不同发光层结构的WOLED,色稳定性最佳发光层结构为蓝/红/蓝/绿,其中在两个超薄发光层之间的蓝色发光层也作为激子调控层。进一步调节该结构中的激子调控层的厚度,发现器件性能随着厚度增大而先增后减,当激子调控层厚度为4nm时,器件发出白光,其最大亮度、最大电流效率、最大功率效率和最大外量子效率分别为24775cd/m2、12.14cd/A、8.94lm/W、8.32%,在7V偏压下CIE坐标为(0.32,0.33)。  (2)改变红色超薄发光层Ir(h-piq)3的厚度以及绿色超薄发光层Ir(ppy)3的厚度,证实了增强DMAC-DPS向Ir(h-piq)3和Ir(ppy)3的能量转移有助于提高器件的色稳定性,当Ir(h-piq)3的厚度和Ir(ppy)3的厚度适当时,器件性能最佳,其最大亮度达到了26379cd/m2,最大电流效率和最大功率效率达到22.62cd/A和14.54lm/W,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15.18%。而优化Ir(h-piq)3的厚度后,器件表现出最佳的色稳定性,发光亮度从100cd/m2增加到5000cd/m2,色坐标漂移量仅为(0.01,0.05)。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纯的蓝色TADF材料作为发光层也作为激子调控层,调控红色超薄发光层和绿色超薄发光层的激子分布,使Dexter能量转移和F?rster能量转移达到动态平衡,制备非掺杂结构的WOLED。本研究给制备具有高效率、高色稳定性的非掺杂白光WOLED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红外光学系统被广泛应用子夜间观察,红外探测、制导和跟踪等军用与民用的各个领域。对于可变焦距红外光学系统来说,在不需要连续变焦的情况下,使用两档变焦的光学系统结构更加简
作为城市道路网主动脉的快速路系统,是城市交通快速、高效运转的重要支撑和主要保障,其较大的设计通行能力,承载着城市各个区间主要的交通运输任务。出入口匝道作为连接快速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网络带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顺应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低成本高性能的半导体可调谐激光器和高集成度的光器件已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轨道交通凭借其运量大、耗时短、耗能低、污染小等优势,将逐步成为国内众多大中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导交通方式。由于轨道交通的站点密度低,可达性不高,从而决定了它必须同常
岩土锚固技术是用来加固处理岩土体的一种常用且高效的方法。采用预应力锚固技术对岩土工程中的结构物进行加固,能达到控制变形、保持系统稳定的良好效果。它具有以下优点:效
尽所周知,许多因素影响着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以及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的料源特性、沥青种类、级配设计方法、路面结构类型、道路施工技术水平、气候环境
目前,国内外各类光学遥感采样成像系统均基于奈奎斯特—香农采样理论,它指出采样率必须达到信号带宽的两倍以上才能精确地重构信号。随着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的提高,要求光学系统的焦距更长、口径更大,焦平面器件的采样率更高,像元面积更小,这将大大增加光学系统、焦平面器件的设计和制造难度。而压缩感知理论指出,只要信号是稀疏的或者在某一变换空间是稀疏的、可压缩的,就可以远低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所规定的采样量得到信号
近年来,数码相机、手机摄像头、监控摄像头等行业发展迅速,获取高分辨率、高质量的图像成为数码摄影、监控等行业竞争的焦点。随着图像分辨率的提高,图像质量的相应提升成为
近年来,在微纳光子学领域,利用金属纳米结构独特的光学性质实现光通路和光操纵的研究层出不穷。表面等离激元是这些微纳结构光学特性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手段。然而金属中的本征
原子层沉积(ALD),是一种通过连续的饱和表面自限制反应沉积成膜的技术。相比传统制备技术得到的薄膜,原子层沉积制备薄膜具有优越的复形性、均匀性和致密性等特点,因此在复杂形貌表面制备高质量光学薄膜方向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围绕原子层沉积制备薄膜的优异特性进行展开,分别对氧化物薄膜和金属铱薄膜进行了研究分析,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内容:首先进行了原子层沉积和传统光学薄膜制备技术的比较,深入理解了原子层沉积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