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模式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nk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对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作一些尝试性的研究。通过回顾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公共物品供给的理论,在简要加以总结的基础上,认为公共物品的公益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不可分性等性质和特征以及人们对公共物品需求的差异性决定了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给。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模式建立在政府维护公共利益、实现其统治和管理的行为动机之上。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目的,是为了维持一种社会秩序,实现公共利益。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来自于现实世界中的“政府失灵”、营利组织和个人的“经济人”动机和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超额需求。只要公共物品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市场就存在着自愿供给公共物品的动力。“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存在,为以自愿求公益的志愿事业机制的出现创造了现实的需求。公共物品的志愿事业供给模式是通过成员自愿参与、公共事业的服务供给和社会评价实现的。在深入分析政府的强制提供、市场的自发提供以及志愿组织的自愿提供模式的基础上,分别指出三种供给模式各自存在的困境,即“政府失效”、“市场失效”和“志愿失效”,由此提出只有建立互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才能够实现其充分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竞争的加剧,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更大范围的区域和国家,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参与全球价值网络的生产过程当中,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由
中国从1997年始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制度执行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统筹基金方面当前和未来都面临巨大的基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