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自体肝移植肝脏再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ie18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证实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对自体肝移植肝切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的肝再生具有重要影响。此外,我们试图研究TNF-a与IL-6、PCNA、CyclinDl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纯系雄性SD大鼠72只,建立大鼠部分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动物模型,这些动物随机分为再灌注损伤(IRI)组、缺血预处理(IPC)组、假手术(SO)组,分别于大鼠自体肝移植再灌注后或假手术组术后4h、24hHE染色观察肝脏微观病理形态学改变,2h,4h,6h,24h,48h,72h各时间点处死各组动物,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a、IL-6的水平,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CyclinDl的表达水平。结果:1.病理检查显示,与IRI组相比,IPC组肝细胞肿胀减轻,肝细胞坏死范围明显变小。2.与IR组相比,IPC组TNF-a、IL-6在大鼠自体肝移植术后早期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3.与IRI组相比,IPC组PCNA的表达在6-72h组明显增高(p<0.05)。4.与IRI组相比,IPC组肝叶切除术后各时间点CyclinDl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1.与单纯自体肝移植肝切除相比,自体肝移植肝切除术前缺血预处理,肝细胞组织学坏死较单纯自体肝移植肝切除明显降低,可以明显提高肝细胞再生能力(PCNA)。2.缺血预处理可以改善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残肝再生功能缺陷,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提高IL-6与CyclinD1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从勐海茶业发酵车间2010年发酵堆中发现一种优势菌种,经分离、纯化,观察菌种在各种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及显微镜结构,并结合DNA测序,确认该菌株为曲霉属黑曲霉种,并通过发酵跟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之一。传统的育种方式为选育木薯良种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木薯是高度杂合的特质加上种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水、海产食品中的镉含量。实验优化了仪器测量参数,考察了载流盐酸浓度、硼氢化钾浓度、样品介质盐酸浓度及干扰元素对测定的影响。在优化的测量条
土壤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土壤环境保护,防治土壤污染,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预期随着我
反倾销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倾销进口产品与进口国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之间的关联性。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调查机关对倾销进口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前提
研究背景及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单纯的手术治疗不能显著提高其生存率。为了提高
研究酶解法制备鹿茸多肽的条件,采用双酶水解的方法制备鹿茸多肽。在相同的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水解鹿茸蛋白。以水解度和多
20世纪8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以单一、局部的管理方式为主,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步伐加快,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面临着两个现实情境:一个是金融业朝
研究目的明确电针中骼、会阳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近期疗效和6个月及18个月的随访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分组,单盲法(盲评价者),对照研究。材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巅峰之作。写于美国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它是一部充满生态危机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斯坦贝克艺术地揭示了人和土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