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栅TFET器件和基本逻辑电路的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262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移动便携式电子产品市场的强烈需求推动下,低功耗将成为芯片的关键设计指标。尽管可以采用电路与系统级的方法来降低功耗,但芯片能效的根本限制仍然在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工作原理及其不变的物理极限,即在室温下,玻尔兹曼分布载流子不能够使MOSFET的亚阈值摆幅低于60 m V/dec。该物理极限最终决定了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可获得的最低能耗。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FET)已成为最有希望超越传统MOSFET能耗极限的候选者之一。TFET采用带间隧穿的电流传输机制,可以实现比MOSFET更陡峭的开关特性,从而可在较低的阈值电压(VTH)和较低的电源电压(VDD)下工作。然而,由于带间隧穿工作原理,TFET具有较低的导通电流,这一问题成为TFET器件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通过对TFET的结构与材料的研究,增大TFET导通电流。论文还提出高阈值和低阈值独立栅TFET器件,并将其灵活运用于电路设计,增加电路集成密度。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如下:1、构建了一种独立栅TFET器件,通过工艺参数(源、漏极浓度等)、器件结构(栅极覆盖结构、口袋层结构等)、器件材料(III-V族材料、硅锗材料等)方面进行优化,以开关电流比、亚阈值摆幅、导通电流为优化目标,实现了性能良好的高阈值独立栅TFET和低阈值独立栅TFET新器件。2、建立了适用于高阈值、低阈值独立栅TFET器件的Hspice电路仿真模型,并通过单元电路的仿真进行了验证,证实了提出的仿真模型精确有效。3、使用高阈值、低阈值独立栅TFET器件设计了基本单元电路,通过和同栅TFET器件的门级电路相比,证实所提出的新器件在降低功耗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TCAD仿真结果表明,独立栅高低阈值TFET器件符合开关逻辑设计预期,即:所提出的独立栅低阈值TFET器件能实现“或”开关逻辑,相当于两个分立器件并联;独立栅高阈值TFET器件能实现“与”开关逻辑,相当于两个分立器件串联。因此。独立栅高低阈值TFET电路能够有效的降低电路中晶体管的个数,减少版图面积。此外,HSPICE仿真结果也表明,基于高低阈值独立栅TFET器件构成的基本单元电路相对同栅TFET基本单元电路,功耗延时积至少能降低约20%,提高了整体的电路性能。该研究结果可为芯片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两种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因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使用疫苗免疫是防控MD和IBD的主要手段。然而,大量使用疫苗导致病毒变异,使毒力增强的毒株不断涌现,传统疫苗已不能很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近年来,基因工程疫苗成为疫苗研发的重要方向,重
土壤水分是半干旱区沙地系统运转的核心,其时空变化直接影响植被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很大程度决定着沙地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蒸散耗水反映水分在土壤-植被-大气系统(SPAC)的运移过程,在人工林建设过程中要考虑植被的耗水特征及对半干旱区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加强对半干旱区灌丛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蒸散耗水量特征研究,对该区植被优化配置及水资源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典型人工灌丛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人口数量的激增,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将丰富的海水、苦咸水转化为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开源增量,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目前,淡化技术主要包括反渗透、膜淡化、电渗析、低温多效蒸馏和多级闪蒸等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存在能量消耗大、易产生二次污染、设备维护成本高等缺点。电容去离子(CDI)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脱盐技术,因具有能耗低、环境友好、效率高等优点而受到研究者广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雨水花园作为一种雨水汇集与吸收的技术措施,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城市绿地的构建。草本植物是构成雨水花园植物景观的重要材料,也是发挥其生态性与观赏性的基础。目前,雨水花园草本植物景观存在观赏效果不佳、配置相似度高等问题,本文结合西安地区雨水花园现状,以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植物景观进行配置,以期提升雨水花园草本植物健康状况与观赏效果。本文通过对西安地区雨水花园的实地调查,对影响
超级电容器因充放电快、寿命长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源备份、电动汽车等大功率器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超级电容器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需要尽可能增大电极上活性物质质量的负载,以提高器件的总能量密度。多孔炭因具有良好的双电层储能特性,在这一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随着负载量的增加,离子迁移通道逐渐被堵塞。使得大部分炭材料的倍率性能迅速下降,这严重阻碍了多孔炭材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剧增,粮食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愈发明显。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如何提高其产量,一直以来是育种学家关注的问题。花器官的发育直接影响农作物最终的产量,所以对花器管的研究十分重要。长雄野生稻具有和亚洲栽培稻相同的基因组(AA)及长花药、花粉量大等特性而被看作是转移这些优良性状的理想供体。本研究以长雄野生稻为研究材料,通过细胞形态学的观察以及花药生理指标的研究,挖掘长雄野生稻雄蕊发育的
内嵌式永磁驱动电机将永磁钢嵌于转子铁芯内部,永磁钢不直接面对气隙,驱动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过载能力强、高效工作区间宽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并通过优化电机结构、改进控制方法提升永磁驱动电机性能。根据目标车型的动力性要求和电池组规格确定驱动电机的技术指标,以场路结合的方法对驱动电机定子、转子和绕组等主要参数进行设计,确定8极27槽分数槽双层绕组的设计方案。根据内嵌径向、切向永磁钢驱动电机的性能特点,提出
目前,关于输电线路的行波故障测距仿真研究主要停留在测距原理以及测距原理的改进层面,而对于整个行波测距的过程缺乏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这就使得单一的基于行波测距原理研究所给出的测距结果往往与实际应用中测距装置的测距结果间存在较大的误差。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文在现有的测距理论基础上对测距装置的构成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利用PSCAD-MATLAB联合仿真技术搭建了一个具有模拟整个测距过程的行波故障
“住”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公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对居住条件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房地产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需要从以往的高周转模式转向满足人们需求的高价值模式。价值源于需求,房地产企业要开发出高价值产品,就必须充分掌握潜在客户对住宅的需求,但以往收集需求的常用方法难以准确定位潜在客户、难以大范围收集需求信息,使得房地产企业向高价值模式的转型面临困难。
亚极光区分离质子极光弧是由于环电流质子沉降所形成,而内磁层中波粒相互作用是导致环电流质子沉降到电离层的重要物理机制,因此研究亚极光区分离质子极光弧的形成机制是研究电离层-磁层耦合的重要课题。为此,本论文基于多卫星协同观测研究电磁离子回旋(EMIC)波导致环电流离子沉降的物理机制。本论文研究了EMIC波导致环电流离子沉降的典型观测事件,通过利用电离层卫星和磁层卫星对电离层和内磁层进行实地协同观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