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转型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hao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悲剧观念从引进到蓬勃发展,融合古今中外各种悲剧观念,形成了自身独具民族和时代特征的悲剧观念。本文以文学转型时期的中国现代悲剧为研究对象,将悲剧观念研究和悲剧作品分析相结合,探究那个特殊的时代语境下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产生与发展变化,从中国现代悲剧人物观、冲突观、结局观这三个层面进行系统考察,阐释文学转型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悲剧观念。论文由引言、主体内容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介绍了中国现代悲剧的研究现状、论文选题及创新点。主体内容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探究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产生,主要从产生的语境和总体特征这两方面来阐述。一方面,对于在西学东渐的氛围中被作为美学范畴悲剧的引进进行阐释,重点分析文学转型时期文学革命、文学思潮、“人”的发现、感伤氛围对于现代悲剧观念及其创作的影响;另一方面试图对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总体特征进行把握,即众多有关悲剧的论述都存在着突出主体悲剧精神的这一共同倾向。第二章论述中国现代悲剧人物观。悲剧人物主要分为英雄人物和普通人物,重点论述悲剧英雄人物的非凡性和悲剧普通人物的平凡性,从身份、性格、行为、精神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第三章论述中国现代悲剧冲突观。以悲剧冲突观念来考察中国现代悲剧观念,一般将悲剧分为冲突激烈的悲剧和几乎无事的悲剧,论文进一步从冲突的来源、冲突的形式和冲突结束的方式等方面分析现代悲剧冲突观念的具体情态。第四章论述中国现代悲剧结局观。中国现代悲剧的结局观念一般将悲剧结局概括为两种,即“始于悲者终于欢”和“始于悲者终于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中国现代著名学者都提出要突破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的结局。结语部分重点关注悲剧中的抗争和超越精神对于当代的价值意义,并对中国当代悲剧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些思考。
其他文献
在有机发光器件中,掺杂染料分子是改变发光颜色,提高发光性能的有利手段。在掺杂体系中,主体材料向掺杂剂的能量传递是主要的激发态弛豫过程。在LEC器件中,利用掺杂手段改变
王朝闻(1909-2004),当代中国优秀的文艺美学家、雕塑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艺术教育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美学的创始人与传承者之一。他通晓雕塑、篆刻、戏曲
学位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作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结构现实主义”的代表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而叱咤于当今世界文坛.他的小说《城市与狗》、《绿房子》、《世界末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