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硅基纳米材料墨水的合成及其防伪应用

来源 :王静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19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伪造作为全球性的重大挑战,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传统的防伪墨水与加密技术由于其单一的防伪模式与可预测的编码机制而易被仿制。基于物理不可复制函数(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PUF)的防伪标签因其多层次加密方式以及编码方法的不确定性已被广泛应用于防伪领域。另一方面,利用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与荧光性质的防伪标签,结合机器算法以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实现高编码容量与高效的信息识别,有望成为提升防伪水平的突破点。近年来,一维硅基纳米材料因优异的光学特性成为制备兼具荧光和SERS性质防伪墨水的候选者。因此,本文立足于构建具有荧光与SERS性质的功能硅基纳米材料墨水,并综合利用PUF、高编码容量算法与人工智能识别方案,实现多模态防伪应用。本文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章:综述防伪材料的发展与应用,总结功能硅基纳米材料墨水的光学特性与防伪相关研究进展。讨论兼具荧光与SERS性质纳米防伪墨水的设计,以及人工智能防伪应用的可行性,进一步阐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二章:利用微波辐射法制备4-巯基苯甲酸功能化的一维荧光硅纳米棒(4-mercaptobenzoic acid decorated silicon nanorods,SH-SiNRs)。通过金纳米颗粒的修饰,与罗丹明 B(rhodamine B,RB)、罗丹明 6G(rhodamine 6G,R6G)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等染料的复合,得到兼具荧光和SERS性质的功能硅基纳米材料墨水(Au nanoparticles-coated silicon nanorods modified with 4-mercaptobenzoic acid,Au-SH-SiNRs)。利用其荧光特性,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建立可被手机及裸眼快速验证的多色荧光二维码,作为第一层防伪标签。同时利用染料SERS信号的随机性与不可复制性,在低放大倍率下(10×)实现高达6.43×1024082的编码容量。在高放大倍率下(100×),利用防伪墨水中因溶剂挥发而产生的聚集效应,形成规律化防伪图案,并通过人工智能识别技术获得98%的识别准确度。第三章:将上述功能硅基纳米材料墨水与光降解聚合物薄膜相结合,获得具有紫外光响应的三维(three-dimensional,3D)褶皱微观防伪标签。首先利用3D褶皱在紫外光下的响应性,获得动态防伪标签。并综合利用双重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同时具有动态3D褶皱与SERS认证的防伪应用。在微观尺度下(100×),该防伪标签可实现~90%的识别准确度。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设计功能硅基纳米材料墨水,结合高编码容量算法与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实现了多层次、快速、动态模式下的防伪应用。上述研究结论对推动功能硅基纳米材料墨水应用于防伪领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作为继锂离子电池之后的下一代储能器件候选者之一的锂硫电池(LSB)因为硫穿梭效应导致其循环稳定性差,进而限制了LSB的应用。金属基有机框架(MOF)均匀的分级多孔结构可以对多硫化物进行锚定,金属离子和碳框架结合获得的导电性可以为固硫的可逆性提供保证,同时缓解电池的极化现象。采用多孔且富含活性位点的材料对隔膜进行改性可以很好地对多硫化物进行捕获和锚定杜绝硫的不可逆损失以及锂金属的恶化。本论文利用四种
学位
近年来,我国室外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体可吸入颗粒物(PM1 0)及细颗粒物(PM2.5)已成为许多城市的主要污染物。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颗粒物的暴露浓度与人体疾病的发生率成正相关性。现今人类的绝大多数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外空气中的颗粒物可经过通风等形式进入室内,并严重影响室内空气品质。另一方面,室内存在颗粒物产生源头,进而提升颗粒物浓度并降低室内空气品质,影响人体健康。因此,针对室内颗粒
学位
我国自从2018年开始传入非洲猪瘟,随即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近三年,在全国各地的努力下,非洲猪瘟疫情一步步的得到了控制,但非洲猪瘟目前还没有研究出有效疫苗,且非洲猪瘟在我国已形成了稳定存在的局势,因此针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仍然不可懈怠,需持之以恒进行防控,以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恢复。另外,生猪养殖是组成我国畜牧业的重要部分,我国生猪的基数仍然是庞大的,每年都会产生上亿吨的粪污,造成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
学位
硅空气电池理论比能为8470Wh/kg,远高于传统电池。硅材料来源广,储量高,价格低廉,其反应产物无毒、环保且易处理,操作简单,只需更换硅阳极以及添加电解质可继续放电。硅在碱性电解质中的高腐蚀速率和低阳极利用率限制了硅空气电池的应用。本文研究了硅空气电池在不同浓度KOH电解质和不同电流密度中的放电机理和腐蚀机理;使用不同硅纯度和掺杂元素的硅材料制备硅阳极,研究其对硅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金属辅助
学位
有机硅材料因为其独特结构和性能,成为了当今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型化工材料之一。其中,有机硅单体的生产水平直接反映了有机硅工业的发展水平。如何在保证单体产能效率的情况下,实现有机硅工业单体产能的大型化、高产能、高效率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研究表明反应器结构的研究和优化是解决此问题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本文针对反应器各部件内部的流态化、传热优化以及颗粒的回收利用进行研究,为工业中的实际生产提出
学位
2020年是我国的“光伏元年”,国家政策趋于稳定,补贴退坡,大量新能源补贴的缺口得到填补。随着光伏电站平均建造成本降至3.5元/瓦左右,度电成本0.36元/度,大量的全额上网电站完全可以“零补贴”运行,投资商的热情又重新高涨,纷纷布局光伏下游电站,与之带动的是光伏产业中上游的发展,诸如占据全世界50%以上市场份额的光伏组件,占据全世界30%市场份额的光伏逆变器。“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路资本纷
学位
纳米流体具有导热系数高、流动换热性能好等优势,研究其作为新型换热工质的强化传热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纳米流体所表现出的宏观强化传热效果,其本质是由于内部无数原子间的微观相互作用。这些微观的作用机制,难以通过宏观实验和传统数值模拟手段进行揭示,限制了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理论的发展。基于此,利用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数值模拟方法对纳米流体体系能量传递规律展开探究,以期揭示纳米
学位
中国联通成立于1994年,经过近30年的不断发展,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处上市的运营商。不过,中国联通并不是国内的优势运营商,在用户规模、经营能力、效益利润等方面,与其他两家运营商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中国联通面临新技术背景下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接受扭转4G时代劣势的巨大挑战。本文将针对这一重要转折时期,中国联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按照战略
学位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人们对自己开展的经济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不同行业对“绿色革命”理念的推行也逐步加强,绿色发展的概念渗透到世界各国经济众多领域。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金融业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制度和机制,以绿色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金融主要
学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是一种基于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的实时、无损检测技术,对界面和分子相互作用的检测有重要的作用。SERS技术有效解决了本征拉曼散射强度弱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同时,LSPR弛豫产生的热电子能够为化学反应提供催化能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