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音乐创作创造力及其结构模型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创造力和学校的创新性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音乐创作中的创造力是音乐创造力中最常见、最根本的部分。虽然许多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涉及了音乐创作创造力,但至今并没有文献明确地提出和界定这一概念。这种现状阻碍了音乐创作创造力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此外,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是音乐创作教学的主要对象,也是专业音乐创作主要的人才来源,该群体的音乐创作创造力及其发展特征应当受到特别重视。本研究从现有的音乐创造力研究中归纳出音乐创作创造力的概念,并初步划分其水平层级、初步建立其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尝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寻找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音乐创作创造力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帮助他们更好地从事音乐创作,也为将来有志于尝试音乐创作的莘莘学子提供参考与建议。本文的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目的与意义,梳理了音乐创作创造力相关的研究成果与尚待解决的问题。此外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解释了与本文有关的若干重要概念。第一章论述音乐创作创造力的界定与评估。音乐创作创造力是由音乐创作与音乐创造力结合而成的,而音乐创造力又是创造力的一个子范畴。本章从创造力、音乐创造力、音乐创作三个方向入手,同时借鉴音乐美学、认知神经科学、音乐教育学、社会学的观点与研究成果,尝试对音乐创作创造力进行界定,并将其分为迷你、日常、专业与杰出四个层级。随后,探讨了根据音乐作品与音乐创作过程,对音乐创作创造力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基于音乐作品的评估包括流畅性、变通性、系统性、适切性、独特性、价值性六个维度,基于创作过程的评估包括准备、乐思形成、乐曲赋形三个阶段。第二章是关于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音乐创作创造力三模块结构模型的建立。音乐创作创造力与个体的心理特质、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所处环境都有密切关联。因此,该结构模型包括个体模块、领域模块与环境模块。随后,本章将个体模块分为智力、人格、动机、知识技能与心理健康五个维度,将领域模块分为音乐专业知识技能、音乐喜好多样性两个维度,将环境模块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对中国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每个维度的大致水平逐一进行分析。本章的最后呈现了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音乐创作创造力的三模块结构模型图(围绕音乐创作创造力呈等边三角形),并简要论述了三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与相互影响。第三章是关于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音乐创作创造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本章以就读于国内五个城市的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为被试,分别对每个学生的音乐创作创造力和三模块结构模型的每个维度进行测量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均为显著。随后,以音乐创作创造力为因变量、以这些因素为备选自变量,尝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有智力、人格、动机、音乐喜好多样性和社会文化倾向,发现被试群体在这些维度上的不同可以解释他们在因变量得分上69.4%的差异,而其他备选自变量对音乐创作创造力的影响程度较弱。第四章是关于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音乐创作创造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讨论。本章依据第三章收集到的数据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逐一讨论回归方程中每个自变量对音乐创作创造力的影响机制。本研究认为,长时记忆与提取能力较强、经验开放性较高、创造性音乐创作动机较强烈、音乐喜好较广泛、社会文化观念较倾向于个人主义的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通常具备某些共同的特质,这些特质均有利于音乐创作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此外,本章还分析了自变量两两之间的共变效应,以及它们共同影响音乐创作创造力的机制。第五章从学校、个体和家庭三条路径,探索了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音乐创作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途径与方法。第一,学校音乐教育应当对学生作品中展现的创造性火花予以更多的关注和肯定,避免直接对作品做出“好”与“坏”的评价;重视学生音乐创作的内部动机,培养他们对音乐创作真正持久的兴趣;学校还可以与职业音乐家合作,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训练。第二,如果个体有意学习音乐创作乃至以此谋生,那么个体必须尽快评估自己进行创作活动的主客观条件及其与作曲领域现状的匹配程度,同时个体还需要保持音乐创作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并在人际网络中寻找自己音乐创作创造力发展的专业与情感支持。第三,父母需要认识到音乐创作创造力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训练,并为子女的音乐创作学习提供条件;父母应当采用情感温暖型的养育方式,营造宽松自由的家庭氛围。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本研究的回顾与总结,二是本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方向的展望。由于被试群体样本量有限,因此第三章音乐创作创造力与相关因素的相关系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等统计量的具体数值可能需要进行验证与调整。未来的类似研究可以收集更多的人口学变量,对备选自变量做更精细的测量,对每个自变量的影响机制做更全面、深入的探讨。还可以打破时间限制,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创作创造力发展规律做历时性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加强对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认识和重视。方法描述我院收治的3例患者和71例近5年国内文献报道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发病年龄较早,多见于女孩,表现为肌张力障碍或合许帕金森综合征,呈昼间波动,应用左旋多巴治疗有明显疗效。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查、CSF、头颅CT/MRI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均正常。结论本病为少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疾病,大部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其履责不到位、创新活力低、消耗的财政资源庞大等问题被社会诟病。在放管服机构调整等改革大背景下,公共部门的效能提升被赋予了更高期待,对事业单位的改革提上议程。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实践,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改进组织效能的有效手段被引用到事业单位中来,但由于应用时间短、理论构建不足而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文章系统地梳理了其内涵、目标导向、现
本文主要研究在304不锈钢和低碳钢表面制备纳米TiO涂层工艺,以及防腐蚀性能。首先,利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提拉法在304不锈钢上制备纳米TiO涂层。制备的涂层均匀致密和呈彩色透明。利用CHI660在3 wt%NaCl溶液光电化学测试,纳米TiO/304不锈钢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的开路电位比304 不锈钢基体的腐蚀电位低,纳米TiO涂层作为非牺牲性阳极对304不锈钢基体有阴极保护作用,具有优异的防腐蚀性能
学位
本文在通用树脂的基础上,采用双环戊二烯(DCPD)改性不饱和聚酯,并以DCPD与顺酐(MA)合成的双环戊二烯马来酸单酯(DHCM)为基础,经过进一步扩链和调整产物中的双键密度之后作为不饱和树脂中的添加剂,得到了可降低苯乙烯挥发性的具有气干性的不饱和聚酯。实验研究表明,以DCPD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较优的合成条件和物料比为:加成温度155℃;加成反应时间为3h;n(DCPD):n(总酸)=0.15;
学位
本文利用常规溶剂法合成了四种新型多胺过渡金属配合物。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同时讨论了部分化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表明通过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构成了稳定的晶体结构,这些弱相互作用力成为三维网络结构形成的驱动力。配合物[AgZn(tren)(CN)]1和配合物[AuZn(tren)(CN)][Au(CN)]2在紫外区能够光致发光。主要内容如下:(1)制备了异核氰根桥联配合物[AgZn(tren)(CN],
学位
本论文在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成功地解决了质子交换膜容易溶胀变形等技术障碍,开发出了一种具有特殊涂装方式和干燥模式的新型的直接涂膜制备膜电极的新技术。采用该技术制得的膜电极具有催化剂用量少、催化剂层与质子交换膜结合紧密、膜电极性能良好等优点;贵金属载量低于0.3mg/cm,催化剂层的厚度仅为4-5μm,催化剂层蓬松且与质子交换膜结合十分紧密;采用该技术制备的5cm的膜电极,在Pt载量为0.3 mg
学位
本文在通用树脂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气干性优良、低温固化性好、性价比高的不饱和聚酯。通过TMPDE和四氢苯酐(THPA)两种气干基团来改性不饱和聚酯,在获得良好气干性同时减少了TMPDE的用量,减少了游离TMPDE单体对体系的物理性能影响的问题。在合成过程中采用新的工艺条件优化方法,通过考察不饱和聚酯分子量分布度来优化工艺及反应条件,得到了良好性价比的产品。同时,调整配方比例和加入高玻璃化温度稀释剂
本文提出了使用新型的泡沫金属作为催化剂基体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催化剂的负载及相应的数百瓦级的甲醇蒸汽重整制氢反应器的研究。设计并加工了用于为燃料电池供氢的微型甲醇蒸汽重整反应器,此反应器使用泡沫金属负载的CuZnAIZr催化剂。通过对催化剂的反应活性、CO选择性和机械性能进行考察,详细研究了泡沫金属材料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Ni和FeCrAl泡沫显著降低了催化剂的水汽变换活性,
本文尝试将组合化学方法引入到NO储存-还原催化剂的研究中,对具一定抗硫性能的新型NO储存-还原催化剂进行研究。以γ-AlO为载体,设计了三级筛选过程,在初级催化剂库中优选出具有良好NO氧化能力的活性组分Mn,在次级催化剂库中筛选出具有优良NO储存能力的储存组分Ba,在三级催化剂库中优化了Mn/Ba/AlO的组成,得到了具有优异NO氧化-储存能力的催化剂5Mn/15Ba/AlO。XRD、TPR.、X
分类号学校代码10408密级研宄生学号1820014038屬德旗抝光丈莩JINGDEZHENCERAMICINSTITUTE硕士学位论文《对话》-敦煌藻井图案在陶瓷装饰创作中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