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生活中,当个体在面对纷繁杂乱的信息时,注意控制在个体选择性地加工有用的信息,同时抑制无关信息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也是众多研究者们在研究工作记忆中的选择性注意领域中所关注的重点。事先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目标表征对视觉注意起到自上而下的引导作用,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对与目标无关的工作记忆表征(干扰刺激)会产生注意的主动抑制,以避免目标无关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搜索的干扰,并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不过以往研究在对非目标工作记忆表征影响的视觉搜索过程研究上仍然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以往研究大多独立探究某一因素对该过程的影响。比如,近期对知觉负载影响的选择性注意过程的研究发现,知觉负载的高低通过影响注意资源的分配,从而来调节选择性注意中的认知控制过程。此外,研究者们对工作记忆表征刺激的凸显性影响的注意抑制过程的研究发现,高凸显的刺激由于其更容易吸引注意资源,从而导致在选择性注意过程中能被快速地捕获,并被迅速地抑制。另外,对知觉负载影响的注意捕获效应的研究发现,目标与干扰项的距离远近亦可以通过局部“注意资源”的多少来调节注意过程。上述这些影响因素均是通过“注意资源”间接调控选择性注意过程中的认知控制。然而却未见有研究从“注意资源”的视角对工作记忆表征影响的注意抑制过程进行深入探究。鉴于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探索对注意资源的不同分配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控制过程及其内部机制,并进一步明晰选择性注意过程中捕获及抑制的相关过程。本研究采用“工作记忆—视觉搜索双任务”范式,借助ERP技术,通过两个研究(3个实验)来考察注意资源的多少对选择性注意过程中注意抑制的影响机制。研究一和研究二通过操纵知觉负载的高低以及工作记忆表征凸显性,分别探究在目标与干扰项距离近时以及目标与干扰项距离远时,知觉负载以及工作记忆表征凸显性对注意资源的共同调节作用,并考察在不同注意资源下的认知控制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当目标与干扰项(非目标工作记忆表征)距离近时,注意抑制过程会受到知觉负载的调节。当知觉负载较低时,有多余的注意资源溢出去执行认知控制功能,因而对于更凸显的干扰项,个体更容易迅速地抑制干扰项,将注意转向其他刺激。其选择性注意过程包括对干扰项早期的自下而上注意捕获以及晚期的自上而下的注意抑制。而当知觉负载较高时,由于任务难度较高,个体卷入了较多的注意资源,因而没有多余的注意资源溢出助力注意抑制过程。则其选择性注意过程不涉及对干扰项早期的注意捕获以及晚期的注意抑制。(2)当目标与干扰项距离远时,由于干扰项作为“凸显刺激”存在,降低了任务难度,因而相比目标与干扰项距离近时,个体的认知控制过程更易被触发且更强烈。此外,由于干扰项周围的局部资源较丰富,对于更凸显的干扰项,其注意抑制过程则会更长,表现为易捕获注意且难以被抑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