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问题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信社风险防范与化解的基本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国外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与化解的经验借鉴以及建立与完善我国农信社风险防范与化解体系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问题的提出、主要创新观点、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思路等内容。笔者结合多年的金融工作经验,对农信社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提出自己的观点:(1)深化农信社改革,在省联社地市级办事处的基础上,组建市农村信用联社,以加强对下的指导、监督和协调,提高资金调拨能力。组建全国统一的管理机构,尽快实现全国通存通兑,建立全国性结算网络。(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票据置换后不良贷款占比高的信用社继续提供支农再贷款,促进这部分信用社经营效益的提高和支持“三农”的积极性,以化解农信社风险。(3)开展不良贷款集中处置工作,降低不良贷款占比,有利于做好农村信用社信息披露工作,有利于增强公众对农村信用社的信心,提升信用社社会形象,增强竞争力。(4)建立公司发展战略,明确信用社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近期的阶段性改革与发展目标,促进农信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最后,指出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和文章的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为农信社金融风险概述。首先,阐述了金融风险的定义;接着阐述了农信社金融风险的特征:客观性、相关性、二重性、传染性;然后对农信社金融风险的成因进行了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了常用的农信社风险防范策略。并对农信社金融风险的种类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与明确。
第三部分为我国农信社的风险状况分析。风险状况调查是研究农信社风险的基础,不同发展时期的农信社其发展状况及具体表现形式各异,防范与化解风险的措施和手段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提出防范与化解我国农信社风险的合理化建议,首先必须对其发展现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本部分主要包括:农信社风险的表现形式、特性等内容。
第四部分为农信社风险的生成机理。分别从管理体制不健全、行政干预严重、农信社自身的治理结构缺陷、农村信用环境恶劣、补偿机制不到位、监管力度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分析。
第五部分为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借鉴。近几年来,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金融风险都成为金融工作者、专家及国家货币和金融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国际上看,20世纪90年代以巴林银行倒闭为代表的微观金融事件和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代表的宏观经济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对金融风险的普遍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各国经济工作的核心。各国均建立起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本部分主要从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框架、制度安排及监管制度等方面对国际经验进行了借鉴。
第六部分为防范和化解农信社经营风险的政策性建议。分别从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农信社抗御风险能力;规范制度建设,完善农信社内部治理机制;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清收农信社不良贷款;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应的政策性建议。
第七部分为防范和化解农信社经营风险的外部环境建设。主要针对政府、法制与外部环境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