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婴幼儿中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迄今为止,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而免疫学机制,在MPP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TH1/TH2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彼此调节,相互制约,相对平衡,以维持正常的免疫状态。如果某些因素引起TH1/TH2失衡,则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疾病的发生。临床上通过测定细胞因子变化,将IL-4活性作为TH2功能指标,IFN-γ/活性作为TH1功能指标,可间接反应TH亚群变化。目前国内外关于MPP患儿血清IL-4/IFN-γ/变化的研究甚少,而诱导痰中IL-4/IFN-γ变化的研究未见报道。支气管诱导痰技术是近年开展的新的检测手段,具有安全、有效、无创、重复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明显优于在小儿患者中难于开展且创伤性较大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为此我们进行了MPP患儿血清及诱导痰中IL-4及IFN-γ的检测,探讨其在MP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1.研究对象 病例选自2003年2月至8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MPP患儿38例,血清MP-IgM抗体≥1:40阳性。急性期为未经红霉素、激素及免疫调节剂治疗的患儿,恢复期为临床症状消失、体症及胸部X线表现消失或明显减轻。急性期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轻症组为肺部体征轻,胸部X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改变或间质性肺炎改变或大叶性肺炎单叶受累;重症组为肺部体征明显,有实变体征,胸部X线表现为大叶性肺炎改变≥两个肺叶受累或有胸水,和或有肺外并发症。正常对照组选择同期我院儿保门诊体检正常者20例,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2.实验方法 .(1)血样的采集:MPP患儿急性期38人、恢复期35人及正常对照组儿童20人于清晨分别采空腹静脉血2.oml,采血后立即以3000转/分的速度离心5分钟取血清,置一0℃冰箱内保存待测。(2)诱导痰的采集:诱导痰液参照Pin等方法采集,MPP患儿急性期24人和恢复期20人,用3%的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人,雾化时间不超过30分钟,有痰时可随时咳出到一清洁平皿中。选痰标本时,取弃去唾液符合标准的痰液约为Inil,加人中国医科大学生产的等量痰液蓄积保护液,旋涡震荡3一分钟使其成均匀状态,2000转/分,4℃下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刀O℃冰箱内保存待测。(3)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及诱导痰中IL4及IFN一,含量。 3.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均采用均值*标准差(又土s)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直线相关分析计算相关系数,判定各测定值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 1.MPP患儿血清IL4含量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IFN一丫含量急性期轻度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4/IFN一,比值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MPP患儿诱导痰中IL4含量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诱导痰中IFN一丫含量急性期轻度高于恢复期,但无统计学意义(P>0 .0乒);诱导痰IL4/IFN一丫比值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2.MPP患儿急性期血清及诱导痰IL一4含量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急性期I刚一,含量重症组稍高于轻症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血清及诱导痰IL一4/IFN一,比值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0.05),恢复期IFN一丫、 IL4、IL4/IFN一丫重症组和轻症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血清与诱导痰两种标本IFN一,、IL4检测结果一致,诱导痰中的浓度高于血清中的浓度,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1.MPP患儿存在THI/Tl][2失衡,MPP患儿TH[2反应占优势,IL4及IFN一丫参与MPP患儿的免疫状态改变,在MPP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2.MPP患儿的血清及诱导痰中,IL4含量及IL4/IFN一,比值增高程度对判断MPP病情轻重有重要意义,病情越重,增高越明显。 3.血清与诱导痰两种标本检测结果一致,诱导痰分析有可能成为实用而方便且较灵敏的判断MPP轻重程度的较好方法,便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