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MBO的动因、绩效及应用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80年代,MBO在欧美获得了巨大发展。西方MBO发展实践证明,MBO有利于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保护人力资本价值,强化激励约束和发挥企业家精神。自1998年四通集团引入MBO实现企业改制以来,MBO作为一种明晰产权、国资退出和强化激励约束的制度安排,在我国获得了巨大发展。囿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MBO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质疑,有人甚至完全否定MBO在中国发展的适宜性,认为MBO不适合中国。本文应用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产权理论等对中西MBO动因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中外MBO具有相同的激励动因,都是知识经济时代智能资本获取企业所有权的企业权力安排形式,不同的是国内MBO是制度转型的结果,而国外MBO是竞争选择的结果,同时由于我国MBO存在股权交易价差,管理层具有获取价差的直接动机;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我国MBO“禁而不止”问题进行分析,分析结论认为国资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和国有股东代表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差异是导致当前我国MBO“禁而不止”的根本原因;文章通过对我国26家上市公司MBO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MBO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改善,进而文章对当前我国MBO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我们认为当前对我国MBO的理性做法是适当引导,而非简单禁止。本文通过研究认为,MBO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重组方式,有利于改善企业绩效,虽然当前我国MBO存在巨大股权交易价差,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但是,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进行立法规范来解决,而不应该全盘否定MBO在中国存在的价值。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囿于“姓资姓社”的争论,延缓了改革开放的进行,今天,我们不应该再犯同样的错误,再给MBO也带上一个帽子,从而把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MBO拒之门外。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研究主要是属于应用性研究,主要是对石油集团管理体制的研究。第2章分析了企业集团、跨国公司及其管理体制的定义和特点,明确了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管理体
城市公共产品是存在形态和受益范围限于城市地域空间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它涵盖的范围很广,几乎城市社会内一切为了公共需求而提供的物品或服务都可以纳入城市公共产品的范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最重要的最活跃的行为主体。近几年来,跨国公司间的购并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众多跨国公司纷纷采取业务外包、资产出售等方
学生作为教与学的关键参与者,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资源.但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心理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生成性课程资源,这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实现心
一名四年级女生害怕噩梦和白色魅影,对其选择性恐惧的主要症状进行干预:通过空椅子疗法处理其未完成事件,运用NLP中的次感元技术消退其选择性恐惧的“靶症状”,通过周围人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