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童话性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iu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西游记》与童话以及儿童文学的关系,在我国古典文学界和儿童文学界都时有讨论,而作者以为廓清童话和儿童文学之间的关系是对《西游记》的童话性作出恰当评价的关键。  第一部分首先列举了古典文学界和儿童文学界对《西游记》童话性的一些不同看法,然后介绍了“童话”的词源和我国儿童文学界对童话的定义,再通过与西方童话概念的对比,以及对一些童话经典的分析,质疑我国长期以来的主流童话概念,最后通过追溯童话发展史上三种不同的童话形态,指出童话和儿童文学之间复杂而且发展变化的关系,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西游记》产生的基础来看,《西游记》天然具有民间童话的许多特征,而在主体精神上则接近于艺术童话,但《西游记》并不是天然的儿童文学,只有经过适当地改编和再创作之后,《西游记》才真正进入儿童文学的范畴。  第二部分从各个方面阐述了《西游记》的童话性。首先《西游记》的诞生背景与西方艺术童话繁荣的时代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在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下,民间文学登上文坛并且迅速繁荣,然后从神话和童话的关系,阐述《西游记》在神话框架下所营造的一个童话世界,再分析《西游记》所具有的典型童话主题和结构,最后着重分析了《西游记》中最著名的几个童话形象。这一部分在分析《西游记》童话性的同时,也介绍了《西游记》适合儿童接受的一些特点。  第三部分主要是从儿童文学的角度,来解读孙悟空形象的变化。首先列举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孙悟空形象的一些主要看法,但这些显然都不是儿童眼中的孙悟空形象。然后从儿童文学的角度,利用社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主要是发展认知学派的理论,来阐述孙悟空形象的变化,象征了儿童社会化的成长过程。孙悟空大闹天宫,是他的社会化水平与其所处的社会集团的错位引发的矛盾,而取经则是他在社会体系的监督下强制社会化的过程。孙悟空从天生石猴到斗战胜佛,正是一个人从没有社会性的婴儿,经历漫长的社会化过程,最终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象征。
其他文献
根据北京市一些区县和单位试点工作的经验,在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时,有以下六种模式:1.支部建在“组织”上。新的经济、社会组织,包括非公有制企业、民办企业、社会中介组织、
长久以来,明清时期徽州女性一直背负着节妇烈女的声名。论文试图打破这种“历史神话”,建立徽州妇女在明清时期丰富的生活场景,以展现徽州妇女在节烈风尚的想象背后完全不同的历
4月17日,一年一度被视为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的普利策奖又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揭晓,这是该奖项第90次揭晓。《达拉斯晨报》(DallasMorningNews)的一组以“拍摄卡特里娜号飓风袭
惯用语是现代汉语中发展较为成熟的语言类型之一。他是人们经过长期使用凝固下来的一种特殊词汇,具有形式短小,内容丰富,使用广泛并且频率很高的特点。近些年来,惯用语在对外汉语
“取得”句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关于它的身份至今争议不断,论文坚持其单宾语句的身份,同时也认为“给予”句是古今汉语双宾语句的典型。  主要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
严歌苓是当今海外华文文坛的“多产多奖”作家,从在国内发表的《雌性的草地》、《一个女兵的悄悄话》等作品开始,她已显示出了笔触细腻却又大气磅礴的风格。从一个舞蹈演员成长
在分析功率因数校正器(PFC)主电路工作原理基础上,推导出单周期控制的单相两级有源PFC的控制方程,进而构建单周期控制原理框图.通过Matlab Simulink 等对单周期控制方式的效
以活力、大小一致的菖蒲小植株为试材,以不添加铬的营养液为对照(CK),研究了5、10、20、40、60mg/L铬(Ⅵ)胁迫对菖蒲(Acorus calamus)根系活力(TTC)、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含
本文把韩国的汉语教学情况分为学校型和非学校型两种情况进行研究,发现目前韩国的汉语教学中改善语音教学是非常重要和急迫的事情。因此,在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对韩国的汉语语音教
主要通过分析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提出提升学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并附举例论证,供同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