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时期的西伯利亚城市研究

来源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_142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收集大量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史学和城市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沙俄时期的西伯利亚城市做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对这一时期西伯利亚城市的建立过程和发展情况的较为全面的阐述和分析,本文对西伯利亚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和特点提出了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16世纪末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占领和开发,是以城市为先导进行的。此后,在西伯利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城市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研究16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伯利亚城市问题对了解这一时期的俄国发展史、西伯利亚开发史及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全球经济正在实现一体化的今天,西伯利亚已被视为颇具前途和吸引力的地区,而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又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为邻,因此如何站在历史的高度,借鉴历史,使昨天更好地服务于今天,以进一步加强与西伯利亚的经济联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此外,在我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中,吸取国外开发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经验教训也是不无裨益的。所以,全面深入地探讨分析16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伯利亚城市问题,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俄国史学家对西伯利亚城市问题进行过一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珍贵资料,然而他们的研究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未能全面、准确地揭示西伯利亚城市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苏联时期的西伯利亚史学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对城市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1974-1987年间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历史、语文和哲学研究所出版了由维尔科夫主编的8部研究17-18世纪西伯利亚城市史志问题的论文集,标志着苏联西伯利亚史学中城市史作为一个独立分支的形成。该所也成为研究西伯利亚城市问题的中心。在我国,学者们在西伯利亚学的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对城市问题也有所涉及,如殷剑平教授在《早期的西伯利亚对外经济联系》一书中对西伯利亚城市在对外经济联系方面的作用做了详尽的论述。然而,至今还没有学者把西伯利亚城市问题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笔者作为一名青年学者,大胆地承担了这项对于本人来说难以胜任的工作,力图对该问题的研究在内容的完整性和某些环节的深入性方面,有所尝试和突破。 全文由正文、结束语、注释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依据史实,较全面地回顾了16世纪末-17世纪西伯利亚俄罗斯人城堡的建立过程,指出西伯利亚城堡的建立过程就是沙皇俄国吞并西伯利亚的历史记录,并对西伯利亚城堡的功能、特点进行分析,重点对西伯利亚城堡的性质、作用给予客观的评价。笔者认为,16世纪末-17世纪末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城堡主要在军事和殖民方面发挥作用,还不具备作为一个地区,尤其是经济中心的条件,因此它还不是真正社会—经济意义上的城市,但它毕竟已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的雏形。 第二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封建时期西伯利亚城市的形成、发展做了全面的分析研究,重点对西伯利亚封建城市功能的特殊性进行剖析。笔者认为,虽然封建时期,尤其是从18世纪中期开始,西伯利亚城市的经济意义有了较大的增长,但从总体来看,商业的繁荣远远超过了当地商品生产的水平,这也是西伯利亚城市的发展具有不稳定性的原因。本章还对西伯利亚城市的管理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沙皇政府对西伯利亚城市的管理不断加强,并逐步趋于合理。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城市管理主要服务于沙皇专制政体,不可能真正代表城市居民的利益。 第三章,通过对资本主义时期西伯利亚近代城市的形成、发展及其类型的分析,指出近代西伯利亚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在欧俄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资本的控制下未能发展成为近代工业城市,并对近代西伯利亚城市在经济开发中的作用提出了几点认识和评价。笔者认为,虽然西伯利亚近代城市的发展水平不高,但在西伯利亚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章还简要地介绍了20世纪初西伯利亚自治运动高涨的情况,指出在西伯利亚未能推行自治改革的根本原因在于沙俄极力维护其专制统治。 全文约33000字。 本文的写作,力求突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本文研究的是西伯利亚地区从16世纪末-20世纪初3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跨越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形成时期、封建城市时期和近代城市时期),涉及面很广。笔者试图利用有限的篇幅,尽量给读者展现一幅完整的西伯利亚城市发展的历史画卷,并在此基础上,使读者对西伯利亚城市发展的特殊性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对于笔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研究难度较大的课题,所以难免挂一漏万。第二,内容的准确性。笔者翻阅了大量俄文资料,撰写论文时尽量引用第一手资料和数字,为此笔者通过在北京和哈巴罗夫斯克的调研,查寻了大量第一手俄文资料。 在动手撰写本文之前,笔者还钻研了城市学理论,以指导自己论文的写作。在本文成文过程中,笔者还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同学的帮助,在此对各位专家和同学以及文中所引著述的中外学者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总之,16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伯利亚城市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而且研究难度较大的课题,尽管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且又受掌握资料的限制,作为硕士论文,还是比较粗浅的。本文的不足之处一定很多,在此真诚地希望老师、专家和同学们予以指正。
其他文献
该文是以民国舆论界(1927-1937年)对现代化理念的体认为对象的专题研究,试衅以现代化的视角来研究民国时期社会思潮的变动及其与整个社会变迁的互动关联.重点在于对二、三十
该文探讨北魏前期三朝,即从道武帝到太武帝的胡汉上层关系.文章围绕拓拔鲜卑统治者如何看待和任用汉族士人,汉族士人如何看待拓拔政权和发挥作用,以及胡汉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表
本文论述了1992年洛杉矶骚乱的发生和发展,对其历史根源、特征、性质和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美国城市存在的相关社会问题。  前言部分首先阐明了研究这一课题的内容
学位
通过建立再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闭式布雷顿循环,利用EBSILON系统软件,调用REF-PROP7数据库,先分析在不同热源温度和系统循环压比下,系统各部件(火用)损系数的大小,再重
本文通过运用认知考古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为指导,对汉代出土玉璧进行功能研究和象征意义方面的考察。本文侧重探讨器物本身的使用过程及其背后的动因。认为玉璧的功能应当
对清代北京城市地图的研究,以往多侧重于在绘制技术、年代和版本考订等方面做工作.该文从文化的视角入手,以对地图的分析和解读为基础,结合相关史料记载,并利用社会史、地方
交流主题:未来设计技术革命——BIM技术1BIM技术的定义及特点第一次设计技术手段革命:1991~1992年是“从甩图板到计算机二维设计”;第二次设计技术手段革命:2011~2012年将是“
该文以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发生的中国工业化论战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追述当时学者对中国工业化问题的讨论和抉择,分析中国工业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态度.该文
近年来,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而由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下游地区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有关该地区经济发展史的研究已日益成为经济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