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视角下李白送别诗的隐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p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的研究历史悠久。在西方,隐喻研究始于古希腊时代。传统上,隐喻被看作是比喻性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出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普通语言。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概念隐喻被分为三种类型:本体隐喻,方位隐喻和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分为实体或物质隐喻、容器隐喻和拟人。实体或物质隐喻是借助对于实体或物质的经验去理解抽象的感觉、观念和事件,以便对这些概念进行指称、分类、量化和讨论。容器隐喻是指人们将身体的体内和体外之分这个概念映射到房子、丛林和地区的理解上,并把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事件、活动、状态等看作是一个容器。拟人是最明显的本体隐喻,是将人类的特征和行为方式映射到非人类的事物的理解。方位隐喻是将具体的方位概念投射到情绪、数量、身体状况、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的理解,是建立在人类身体方位和文化经验的基础上的投射。结构隐喻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去理解另一种概念。概念隐喻理论被认为是隐喻研究史上的认知转向。隐喻被看作是人们思维的方式,它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语言和思维中,并且能够组织我们的语言、思维和行为。作为认知手段,隐喻反映特定的文化和价值体系,表现出隐喻和文化一致性。李白是中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流传至今的作品有900多首,包括山水诗、送别诗和边塞诗等各种题材的诗歌。中国的送别诗能够反映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地理条件和政治经济生活状况,成为人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的重要语料资源。李白的送别诗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内容丰富,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唐朝的人文、自然和社会现状。本文以李白的送别诗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隐喻现象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视角下进行归类和分析。按照概念隐喻的三大分类标准,笔者发现李白送别诗中含有17个概念隐喻。其中包括“情感是实物”、“月亮是人”以及“政治事业是个容器”在内的12个本体隐喻,“人是植物”、“政治抱负是鸟”、“归隐是云”以及“恶意是云”这4个结构隐喻,还有“归隐是向上”这个方位隐喻。这些隐喻都来源于人类的生活体验,反映了中国唐朝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状态。李白的送别诗用词优美,构景奇特,是外国人学习中国语言的重要语料来源。通过研究,本文在文后自制了一个关于李白送别诗的隐喻研究的清单,希望能够有助于外国人学习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
其他文献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是分离焦虑的一种,也是新入园小班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每年九月份的新学期开学,适龄幼儿要离开父母和家庭开始他们迈向社会化进程的第一步,即进入幼儿园小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技术和风格在世界建筑文化之林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的特色有四个: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二是
<正> 儒家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本文”存在着诠释的多种可能性.两千多年儒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依据不同时代需要而不断诠释的过程.汉儒董仲舒等人依据自己时
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其中各种性质、关系结论较多。如能适当选取直角坐标系,将三角形置于坐标背景下,求设各顶点坐标,则可将三角问题坐标化。再结合三角形的几何特征及
作为康有为代表著作的《大同书》,因其对新社会的深刻思考与精心规划而备受学界瞩目,但是,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宗法家庭思想并未获得广泛关注,值得挖掘。《大同书》中的有关章
歌唱语音形态是歌唱过程中语音要素呈现出的具有结构性的状态。汉语歌唱中的语音要素主要包括声母、韵母、音节、声调四种因素,而声调在歌唱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它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近年来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具有信息载体多、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特点,将信息技术应用在
<正>一、引言统计显示,2012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804亿元,其中,重工业占比92.6%,石油工业占比49.4%,公有制经济占比77%,中央企业占比68%。2012年,新疆第三产业增加值
<正>近日,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全球业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掀开了双方全面合作的新篇章。通过签署此次战略协议,上海贝尔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作为新兴商务模式,电子商务受到越来越多企业重视研究。中小企业因为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终于有机会利用这个平台与大企业竞争。电子商务带来了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