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商品声誉罪的疑难问题与司法认定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ouxizhiw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公民法制、维权意识成为热点,滥用维权手段损害产品声誉来要挟企业的现象履有发生。个别企业假借用户及消费者名义,采取造谣、诽谤等恶劣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或利用发达的媒体传播手段对虚假事实进行传播,给受害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影响,也损害了正常、有序的市场行为体系。但是,损害商品声誉罪是1997年修订的《刑法》中增加的新罪名,在司法实践中也并非典型性案件,而且随着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损害商品声誉行为也在不断变化发展,造成有权机关在实践中缺乏操作指南和参照。在司法实践中,对损害商品声誉罪的具体认定还存在颇多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正因为存在争议,造成了许多案件不能有效侦结,即使案件判决也引发非议和讨论,给社会以不良的示范效应。因此,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损害商品声誉实际案例,从损害商品声誉案的犯罪主观构成要件、损害行为的判定、损害结果和情节的认定以及罪数和罪与非罪等方面,对有关争议问题加以深入研究和探讨,力求找出损害商品声誉案的一般共性,以期为实际执法、司法工作提供法律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脊柱内固定手术术后术区浅层感染(Superficial zone of spinal site infectio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技术及其应用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当前科学与技术互相促进、互相融合,一道对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影
农民素质高低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而农村文化建设薄弱,农民文化生活匮乏,客观上制约着农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和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中美贸易摩擦愈演越烈,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手段不断增加,其中以"轮胎特保案"最为轰动。本文以"轮胎特保案
<正>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中"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抓好抓坏怎么办"的难题,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区"三化"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