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一般包括疏浚工程、炸礁工程、护岸工程、桥梁拆除及跨过河管线改建工程、航标工程、配套设施工程及环境保护工程。航道整治是利用整治建筑物调整和控制水流,稳定河势,改善航道的通航条件的工程措施。
本文依托渠江合川段航道各碍航滩险整治工程,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开展研究,基于实测资料分析河床演变,选定并验证数学模型。根据航道水流特性及方案实验施工状况,针对多个整治布置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方案前后滩段水流条件及河床冲刷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整治布置方案并比对优化。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工程河段实测水位、流速分布和浮标流向等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说明研究采用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能正确模拟实际河道的水流运动,可用于航道整治方案效果研究。
(2)通过分析渠江、嘉陵江、涪江的多种来流工况组合,结合草街和富流滩枢纽调度运行方案,采用一维数模推算得到了渠江口最低通航水。采用二维数模推算得到丹溪口、李家溪、青草坝和码头场的整治水位
(3)通过分析,本项目采用流速、横向流速、航行阻力和船舶推阻比等4个指标来评价航道整治后的水流效果。
(4)丹溪口碍航主要原因是位于弯顶,横流较大。加之左侧岸坡跨塌形成后左岸边滩,淤塞航道。左岸边滩又被水流切滩,形成左汊,整个滩势不稳,水流散乱,危及通航安全。采用护岸固坡和丁坝封汊的整治措施。数模计算表明护岸工程前沿流速及横流减小,利于护岸工程的稳定。通过对比工程实施前后流速、流态、航行阻力和推阻比,整治方案对通航条件影响较小。
(5)李家滩、青草坝和码头场滩碍航原因是航槽区存在水深不足,浅区突出碍航等问题,方案一采取的工程措施为考虑备淤深度的疏浚,方案二采取疏浚工程同时采用筑坝以维护航道整治效果。数模计算表明,方案一对通航条件无明显不利影响,方案二在低水位期,由于丁顺坝阻水及挑流作用,在丁顺坝附近有不良流态,且增大了航槽流速,对通航条件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故推荐采用方案一。
本文依托渠江合川段航道各碍航滩险整治工程,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开展研究,基于实测资料分析河床演变,选定并验证数学模型。根据航道水流特性及方案实验施工状况,针对多个整治布置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方案前后滩段水流条件及河床冲刷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整治布置方案并比对优化。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工程河段实测水位、流速分布和浮标流向等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说明研究采用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能正确模拟实际河道的水流运动,可用于航道整治方案效果研究。
(2)通过分析渠江、嘉陵江、涪江的多种来流工况组合,结合草街和富流滩枢纽调度运行方案,采用一维数模推算得到了渠江口最低通航水。采用二维数模推算得到丹溪口、李家溪、青草坝和码头场的整治水位
(3)通过分析,本项目采用流速、横向流速、航行阻力和船舶推阻比等4个指标来评价航道整治后的水流效果。
(4)丹溪口碍航主要原因是位于弯顶,横流较大。加之左侧岸坡跨塌形成后左岸边滩,淤塞航道。左岸边滩又被水流切滩,形成左汊,整个滩势不稳,水流散乱,危及通航安全。采用护岸固坡和丁坝封汊的整治措施。数模计算表明护岸工程前沿流速及横流减小,利于护岸工程的稳定。通过对比工程实施前后流速、流态、航行阻力和推阻比,整治方案对通航条件影响较小。
(5)李家滩、青草坝和码头场滩碍航原因是航槽区存在水深不足,浅区突出碍航等问题,方案一采取的工程措施为考虑备淤深度的疏浚,方案二采取疏浚工程同时采用筑坝以维护航道整治效果。数模计算表明,方案一对通航条件无明显不利影响,方案二在低水位期,由于丁顺坝阻水及挑流作用,在丁顺坝附近有不良流态,且增大了航槽流速,对通航条件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故推荐采用方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