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P36与乳腺癌细胞转移相关病理特征和机制的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7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肿瘤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其引起的死亡大多是因为肿瘤转移。虽然我们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各种临床成果,但晚期乳腺癌的总体生存率仍然很低。有研究表明,乳腺癌细胞异质性高、转移性强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挑战。因此,更好地了解乳腺癌细胞转移的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是刻不容缓的。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之间的平衡对于维持细胞中的基本生物过程至关重要。去泛素酶(DUBs)可以将泛素(UBQ)从泛素化的底物中解聚出来,从而起到调节其活性和稳定性的功能。关于去泛素酶如何调控去泛素化过程及其相关功能的研究已经非常广泛。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去泛素酶在癌症发展中的作用。目前关于去泛素酶的研究结果,涉及人类癌症的不同方面,包括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控制、DNA损伤反应(DDR)、肿瘤抑制、肿瘤发生和转移,使它们成为癌症治疗的有希望的治疗靶点。USP36是USP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对调节核极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的去泛素酶。蜗牛(Snail1)蛋白是一种突出的上皮-间质转化(EMT)转录因子,并促进转移。临床上,Snail1蛋白的表达与化疗耐药、生存率下降、高复发率和不良预后有关。Snail1蛋白是不稳定的,它可以藉由泛素化介导的蛋白酶体途径实现高效降解。然而,去泛素酶可以通过调节泛素化介导的水解过程来防止Snail1蛋白的降解。一些去泛素化酶已被确定为稳定Snail1蛋白的特异性去泛素酶,并在Snail1蛋白介导的肿瘤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提出一种USP36调控肿瘤转移相关生物学特征的假设。并探讨其对乳腺癌细胞转移相关病理特征的影响及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即USP36通过影响Snail1泛素化水平进而影响Snail1蛋白的表达。目的:(1)初步检测乳腺癌细胞内USP36的m 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2)探讨敲除USP36表达后对乳腺癌细胞系的侵袭性表型的影响。(3)验证USP36是否通过影响Snail1泛素化水平进而影响Snail1蛋白的表达。(4)通过挽救实验验证Snail1是否参与了USP36调节的细胞表型。方法:(1)藉由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途径,检验乳腺癌细胞系内USP36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USP36蛋白质表达水平。(2)选取在乳腺癌中USP36表达较高的细胞系,设计两条小干扰RNA并转染至乳腺癌细胞系以敲除内源性USP36水平。(3)采用划痕实验、侵袭小室实验,分别检测敲除USP36后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敲除内源性USP36后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记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和MMP-9)的影响。(4)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可能与USP36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并通过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技术验证两个蛋白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通过Immunoprecipitation技术检测Snail1的泛素化水平。(5)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敲除USP36后细胞内Snail1蛋白的表达,通过定量PCR技术检测敲除USP36后细胞内Snail1 m RNA水平。(6)构建Snail1表达质粒,并与USP36特异性小干扰RNA共转染至乳腺癌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验证转染后Snail1的蛋白表达。通过划痕和侵袭小室实验检测Snail1表达恢复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恢复Snail1表达对上皮-间充质转化标记蛋白以及金属基质蛋白酶的影响。结果:(1)定量PCR结果显示:乳腺癌细胞系中的USP36 m 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细胞(MCF-10A)。与此同时,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显示,USP36蛋白在以下四个乳腺癌细胞系(MCF-7,BT-474,MDA-MB-231,MDA-MB-468)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的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的表达水平。(2)选取USP36表达较高的MCF-7和MDA-MB-231细胞系中采用小RNA干扰敲除USP36后,定量PCR的检测结果显示USP36的m 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3)由侵袭小室实验以及划痕实验的结果可知,USP36敲除后,MCF-7和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除此之外,敲除USP36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升高,vimentin、MMP-2和MMP-9的蛋白水平降低。(4)通过软件预测我们发现USP36可能与Snail1存在相互作用。IP实验的检测结果显示USP36蛋白和Snail1存在互相作用。敲除USP36后Snail1的泛素化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上升。(5)通过western blot和定量PCR的检测我们发现,敲除USP36后Snail1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m RNA水平无明显改变。(6)构建Snail1表达质粒和USP36小干扰RNA共转染后可以显著恢复细胞内Snail1的表达水平。挽救实验的结果表明,恢复细胞内Snail1的表达水平可以显著逆转USP36沉默引起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除此之外,恢复Snail1后,E-cadherin表达下降,而vimentin、MMP-2、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1)USP36在乳腺癌细胞系呈现出高表达的趋势,而沉默USP36则可以抑制其侵袭以及迁移,并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2)USP36可以通过与Snail1互相作用调节Snail1泛素化水平,进而调节其蛋白表达水平。(3)过表达Snail1可以取消USP36沉默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并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进程。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子痫前期及正常妊娠孕妇血清及胎盘中ELABELA的表达水平明确ELABELA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关系;通过检测胎盘组织中MMP9的表达及分析ELABELA与MMP9的相关性探讨ELABELA参与子痫前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本部产科因子痫前期剖宫产分娩的孕妇26例为实验组。另选取择期剖宫产的健康孕妇26例为对照组。所选取的孕妇年龄、怀孕周数及身体质量
学位
背景及目的:卵巢癌是最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长期以来其死亡率位居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化学疗法是治疗卵巢癌的首选手段,而化疗耐药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紫杉醇作为治疗卵巢癌的一线药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耐药性的产生限制其广泛的临床应用,然而耐药潜在机制仍不明确。目前已有研究报道自噬与化疗药物耐药性息息相关,阐明自噬参与肿瘤对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是当前热点。Micro RNA通过调节ATGs蛋
学位
研究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出现疾病相关的心脏受累以及发生治疗相关心脏损伤(CTRCD)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探讨MM患者在电生理、心脏结构、心肌标志物中异常表现的特征,探索MM患者发生CTRCD的影响因素以及CTRCD对MM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为临床预测和防治MM患者治疗过程中致心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提升对MM心脏受累及治疗相关心脏损伤的综合诊治能力,从而减轻心脏事件,提高疗
学位
目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I/RI)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危重症并发症,不仅能导致肠道损伤,还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等继发病变,
学位
背景:众所周知,肝硬化是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大约有10%-20%的肝癌患者没有肝硬化。本研究通过从SEER数据库中下载有关HCC患者的临床数据,以此探讨肝硬化患者与无肝硬化患者在肿瘤特征上存在的潜在差异。方法: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从SEER数据库中总共识别出了 10849例2010年至2016年份诊断的肝细胞癌患者。我们收集了人口统计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种族和婚姻状况。临床特征包
学位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脂肪因子(Adipokine)是由脂肪组织产生的具有促炎和抗炎的细胞因子。其中,瘦素(LEP)和脂联素(ADPN)是最受人关注的两种脂肪因子。研究表明,LEP和ADPN对NAFLD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它们对NAFLD患者发生肥胖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分析非肥胖型和肥胖型NAFLD患者血清中LEP
学位
马克思以个人自由地从事社会活动同共同体之间的联系为出发点,把个人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相结合,指出从资产阶级为争取自由的革命,到无产阶级为争取自由的革命,最终消灭阶级和剥削,消除私有制和分工,进入真正的共同体时代,促进人的自由和发展,从而探究了“自由人的联合体”问题。医患双方以治愈疾病、恢复健康为共同目标,在彼此信任、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自身价值,形成“共生关系”共同体。以此为立
学位
目的:比较双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不同屈光状态下的视觉质量,为今后在临床上IOL的选择提供参考。同时测量白内障病人术前及术后的主导眼,观察主导眼的变化情况,评估主导眼在成人期的可塑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普院区住院先后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植入非球面单焦点IOL的患
学位
背景:中下面部鼻唇沟加深,下颌缘下垂作为衰老的早期常见表现,成为中下面部松垂的重要标志。通过解剖发现颊脂垫的松弛下垂对鼻唇沟的加深,下颌缘松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颊脂垫进行悬吊固定对实现中下面部年轻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采取此种手术方案对求美者进行中下面部松垂矫治,并对其术后效果以及追踪随访的资料却十分匮乏。目的:针对轻中度老化分级的求美者设计并实施小切口颊脂垫提升术,解决求美者中下面部
学位
研究目的: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并且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和HPV疫苗的应用,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同步放化疗作为中晚期宫颈癌首选的治疗方式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与单纯放疗相比大大提升了中晚期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但仍有一定数量的患者存在复发转移的风险,且复发转移后的治疗效果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