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适应光学的视觉诱发电位测量系统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leep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感知的形成离不开屈光系统、视网膜和完整的视觉通路,任何部位的病变或障碍都会造成视觉功能损失,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而对于视觉通路异常的诊断常用视功能评估的方法,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类检查。其中基于心理物理学的主观法易受受检者主观判断或认知能力的影响,检查结果变异大,无法适用于一些特殊场合。  而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技术是一种客观的视功能检查方法,特别适合于婴幼儿、智力障碍者、无语言能力的患者,以及癔病、诈盲者等,已成为眼科临床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众所周知,视觉诱发电位测量过程中,刺激图形向视网膜的投射不可避免的受到人眼屈光不正或像差的影响。而传统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时只能以佩戴验光镜片等方式矫正屈光不正。  但是,人眼除屈光不正外,还存在着许多形状更加复杂的高阶像差,它们同样也是影响视网膜像质或视觉性能进一步提升的光学成分,从而也会对视觉诱发电位的测量产生影响。而对于衍射受限下或像差调控下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至今还未见报道。  本论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基于自适应光学技术的视觉诱发电位测量系统,并在此系统上初步研究了人眼像差对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首先,仿真分析了视觉诱发电位的测量和提取过程。通过建立提取视觉诱发电位的数学模型,并用同步信号标记刺激图形翻转时刻,分析得出随着同步信号偏差的增大,特征波形的幅度逐渐下降,潜伏期逐渐延长,严重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则为了准确测量视觉诱发电位,必须严格保证同步信号的精度,从而为视觉诱发电位测量系统的研制提供指导。  接着,仿真分析了人眼像差对视网膜像质的影响,提出基于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的数值方法来直观和量化地评价视网膜像质。通过这种评价可直观地了解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时,人眼像差对刺激图形向视网膜投射过程的影响。  再者,研制基于自适应光学技术的视觉诱发电位测量系统,并在小型化、集成化的基础上将瞳孔定位和主动跟踪的技术应用于该系统,降低对被试者配合程度的要求和人为干预,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系统中视觉刺激经图形处理器后由微型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呈现,同时图形处理器输出一同步信号来精确标记刺激图形的翻转时刻。微型OLED经自适应光学系统投射于视网膜处,从而基于自适应光学技术可以获得高阶像差校正前后或不同校正策略下的刺激图像。通过对比这些情况下的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波形,可以分析研究眼像差对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从而为准确地测量视觉诱发电位提供技术和平台,进一步提升其临床价值。  最后,通过比较15°和2°视场下的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波形,验证了2°视场下亦能记录到有效可靠的波形,进而基于自适应光学视觉诱发电位测量系统研究了45位被试者在像差调控下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情况,继而获得高阶像差校正前后和不同校正策略下的视觉诱发电位波形。则通过自适应光学技术提高视网膜像质后能增强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波形的幅度,但同时不会对潜伏期造成明显影响。从而基于自适应光学技术将视网膜像质或主观视觉感受与视觉诱发电位相联系,为视觉诱发电位的准确测量和应用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持。
其他文献
主动光学是利用望远镜主镜的变形来校正系统中的低频、低阶像差,改善望远镜系统成像质量的光学新技术,在大口径望远镜中获得广泛应用。望远镜工作过程中,通过波前误差传感器检测
目的 :观察局部注射趋化因子结合蛋白Du 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u y antigen receptor for chemokines,DARC)对肺腺癌A549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用肺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电子海图技术的不断进展,并为电子海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所需的软硬件平台。舟山辖区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长江口南侧,航海业较发达,对于船舶
数据库是CBT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CBTC系统的安全运行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由于列车在运行过程中,描述线路状况的动态数据(如临时限速)经常发生改变,因此需要频繁对数据库进行维
本文在对集装箱码头投资特性和投资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船公司登陆的并购特性研究,建立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对目标码头估值的博弈均衡模型,并对目标码头价值评估的体系提出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蓬勃发展以及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工作的启动,省域高速公路业务专网通过ETC信息平台与相邻省份的高速公路收费网络建立起相关的收费结算业务联系
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SAIL)的原理来自于微波合成孔径雷达,是目前报道能够在远距离获得厘米量级分辨率的唯一光学成像观察手段。由于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属于时间-空间全相
光腔衰荡光谱技术是一种基于高精细度无源光学谐振腔的高灵敏度探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反射率测量、高分辨率光谱检测、痕量气体分析等众多领域。本文利用基于连续和脉冲光源
远距离超高分辨成像技术是研究人员长期以来努力追寻的目标,其中最有希望获得突破的就是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技术。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SAIL)的原理来自于微波合成孔径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