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园林风格一样,水景的营建风格历来也有东西方之别。随着对外交流的发展,我国的园林水景也多采用舶来风格,传统的中式营建式微。而且,伴随着近几十年来的城市改造,很多园林的历史遗存已渐渐湮没在建设的尘埃中----实物的减少与文献收集的困难对传统水景的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更难以谈到“古为今用”与“中学西用”。本文的成文目的就是梳理传统水景观营建的文献,通过研究,对当代水景的建设有所帮助。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从水景印象入手,从想要达成什么样的印象,反推如何去完成这个印象,即水景营建。最后落实到现今的水景观建设。这种研究方法区别于以往常见的研究手法,是一种方法创新。研究的对象是园记。园记作为一种文体,发展到明代已经具备:充分反映游览印象、园林要素多、园林方位信息明确的特点。是研究古典园林非常重要的材料和不可或缺的研究视角。以往研究中,对园记的研究往往是将其当作历史名园的建成时间等相关背景的佐证。但其中蕴含的园林营建理念却很少引起学者的重视。其实,与使用者生活紧密结合的园林理念更加实用,不会出现为研究而研究,或者为复古而复古的华而不实的结论。研究时间框定在明代中晚期。因为这个时代是人的个性大发展的浓情时代,历史上能够与其并肩的时期只有魏晋南北朝。而明代在园林艺术上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顶峰。所以,在历史中截取明代这个时间段是有充分的考量。明代园记中记录的园林分布较广。从北京到江苏,从上海到甘肃。不同地域的园林都带有鲜明的地区特征,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对于园记中园林地域的研究,本文定在了相对集中的一个区域:江苏和上海。这个地方属于狭义的江南地区。江南自古繁华,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发源地。而且明代中晚期的江南更是资本主义最早萌芽的地区。当地人民有学识有财力有情调去营建私人园林。这地区的园林冠居同时代之首。研究它们具有代表性。本文写成后的最大意义首先在于爬梳大量的历史文献,对散落在卷宗中的相关材料进行整理,从而形成分析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奠定不仅有利于本文的结论,还为其他有志于研究明代私人园林理水的学者,找到相关的理论来源。并且,通过本文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水景营建的要点,这也是对忙于实践的设计师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