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捐赠行为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最近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事件,社会各界纷纷进行捐赠活动,也体现了研究捐赠行为的重要性,过往捐赠行为研究中,捐赠范式缺乏真实性,且对个体本身状态性因素研究较少。因此,为进一步探索影响个人捐赠行为的因素,制定提高个人捐赠行为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纳入自我控制、自我肯定和成本,探究三者对个体捐赠行为的影响,并设计了预实验和2个实验进行考察。预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验证前人真实捐赠范式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成本对捐赠行为的主效应显著且真实捐赠范式有效。实验1采用2(自我控制能力:高、低)×2(自我肯定:肯定组、非肯定组)×3(成本:高、中、低)混合实验设计,以自我控制能力量表筛选被试,价值观量表启动自我肯定,在真实捐赠范式中探究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肯定和成本对个人捐赠行为的影响。实验1结果显示:(1)自我控制能力主效应显著,高自我控制能力个体比低自我控制能力个体捐赠比例更高;(2)自我肯定主效应显著,肯定组比非肯定组捐赠比例更高;(3)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我肯定交互作用显著,相比于非肯定组,高自我控制能力和低自我控制能力被试经过自我肯定后捐赠比例更高;(4)自我肯定和成本在捐赠比例上的交互作用显著,结果显示,相比于非肯定组,在高中低三种成本下经过自我肯定后的个体捐赠比例更高;(5)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肯定和成本在捐赠比例上交互作用显著。实验2采用2(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组、非损耗组)×2(自我肯定:肯定组、非肯定组)×3(成本:高、中、低)混合实验设计,以Stroop任务消耗被试自我控制资源,价值观量表启动自我肯定,在真实捐赠范式中探究自我控制资源、自我肯定和成本对个人捐赠行为的影响。实验2结果显示:(1)自我控制资源主效应显著,损耗组比控制组捐赠比例更低;(2)自我肯定主效应显著,肯定组比非肯定组捐赠比例更高;(3)自我控制资源和自我肯定在捐赠比例上的交互作用显著,相比于非肯定组,损耗组和控制组被试经过自我肯定后捐赠比例更高;(4)自我肯定和成本在捐赠比例上的交互作用显著,相比于非肯定组,在高中低三种成本下经过自我肯定后的个体捐赠比例更高;(5)自我控制资源、自我肯定和成本在捐赠比例上的交互作用显著。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推论,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结论1:特质性自我控制能力高的个体比自我控制能力低的个体做出更多的捐赠行为,状态下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的个体比未损耗个体做出更少的捐赠行为。结论2:自我肯定个体比未进行自我肯定个体做出更多的捐赠行为。结论3:自我肯定可作为应对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和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的方式。结论4:即便在较高成本下,不同自我控制能力特质个体和不同状态自我控制资源个体在自我肯定后,也能做出更多的捐赠行为。